“正”字的成语「忠果正直」

2023年05月26日成语大全43

成语“忠果正直”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hōng guǒ zhèng zhí
成语简拼:ZGZZ
成语注音:ㄓㄨㄥ ㄍㄨㄛˇ ㄓㄥˋ ㄓ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gyjslw.com
成语解释:忠诚果断,持正刚直
成语用法:忠果正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忠果正直”的扩展资料

1. 曹操以什么罪名杀了孔融?哪八个字?为什么?
k融是三国名士,无论其在当世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说曹操妒忌他的才能,借故杀了他。我的一个朋友很推崇他,常遥想他“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风采,感叹不已。
孔融初治北海,自命英才,颇想如袁曹般有一番作为,建功立业。也曾招贤纳士,延拦了一批人才,然而他“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缪为恭敬,礼之虽备,不舆论国事也”,这几句话,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不知任用,不识良贤。
孔融四岁有让梨美名,成年后才名四扬,通古今,有文采,其为政却一塌煳涂:因为收不上租赋,他曾一天连杀五督邮。幕宾左丞祖,是当时的杰出之士,鉴于东汉末年诸侯蜂起,弱肉强食的局面,根据孔融势弱力薄的现状,建议他“自托强国”:外附强援,聊以自安,内图发展,用以自强。这本是乱世生存图强的妙策,然而孔融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因此杀了左丞祖。
左丞祖到底因何触怒孔融以致被杀呢?是他的态度过于激烈吗?一个幕宾提一个如此寻常的建议那里值得丢掉性命呢?于此事我做了一个推测:左丞祖初附孔融曾被委以重任,左感恩戴德,竭力报效,以政务为己任,这样做的结果是:或者因教化有方,政绩卓着,却没有及时归功于孔融遭忌;或者是行政过程中过于死板,触犯了孔融,在孔的心里落下了死结。田丰对袁绍忠心耿耿,却被袁绍杀了,从孔融的为政来看,他的心胸是不及袁绍的,左丞祖因此被杀是很有可能的。否则的话,很难解释孔融为什么仅凭这一合理化的建议就杀了左丞祖。
孔融杀了左丞祖,原本抱有幻想,想跟着孔融有一番作为的人们只好失望的离开了,谁也不想再为此送掉性命。这正也合了孔融的意:这批人一走,就不必一天到晚摆恭敬的面孔了。
孔融博闻强记,是有名的学者文人,这一点连曹操都很佩服。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的是相当熟悉的,与人辩论起来,数据论典,援古引今,达到了“玩而诵”的程度。战国的赵括纸上谈兵,是因为兵书看得多,没有实践的机会,加上一个有名的父亲,上手就做统帅,终于害得自己身败名裂,赵国被坑了四十万将士。如果说赵括的失败归咎于没有经验,好高骛远,但他的目的还是做点实事。孔融比赵括恐怕还远为不如:治国、教化之策在孔融眼里只是出风头的工具,是与人辩论逞口舌之利,获取虚名的资本。
信用小人,依为心腹;恭敬君子,不肯任用,由此我们可以大约看出孔融的性格为人。在北海八年,孔融将北海治理得民不聊生。袁谭一来,他把妻儿老小一扔,只顾自己逃命去了。
孔融投奔曹操以后,向曹操推荐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祢衡“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这位被他夸上天的祢衡不但无所建树于乱世,还因讥讽粗人黄祖被杀。
他也向曹操提了很多建议,然而恐怕多是不识时务的空议——要真有什么安国之策,也不至于将北海搞得乌七八糟了。曹操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如果孔融的主张有可取之处,是不会不的,如果孔融有安邦之能是不会不任用的。也许正是孔融提的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建议,暴露了他百无一用的真面目,使曹操看清了他的虚实,又因为孔融当时诺大的名声,就只好将他养了起来。
孔融毕竟是博古通今之士,具有能玩能诵的治国本领,喜欢吹牛谈天,在崇尚清谈的时代孔融的名声如日中天,眼高于顶的祢衡当时只看中了两个人:“大儿杨祖德,小儿孔文举”。
盛名之下却不得任用,孔融很为自己不平,就佯痴假颠的数次冲撞曹操。
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作文反对说: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如果说酒能乱世,那么纣王因色失国,现在为什么只禁酒,不禁婚姻呢?
当时正值战乱,灾荒频现,民不聊生,为了战事的需要,为了百姓的生机,魏蜀吴三国都多次下达禁酒令。曹操的禁酒令一下,孔融却公然出来唱反调,以孔融在当时的名声,这影响是很坏的。可能是考虑到孔融的名声,也可能觉得孔融不过是为了出风头,曹操对此没有理会。
曹操打败了袁绍,曹丕纳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得到了妲己,把她赐给了周公。”曹操因为孔融博学,把此事当了真,请教此论的典处,孔融说:从你为你儿子纳甄氏这件事情推断出来的。
孔融做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觉得除了有卖弄才学哗众取宠的味道儿外,孔融是有些持才而骄的。如果曹操真的不能容物,孔融怎敢拿着性命开玩笑?
孔融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与孙来使对答,有讪谤之言——当着吴使的面非议朝政。
蜀使出使吴国,洋洋自夸,无人能折,吴国君臣觉得很没面子,孙感叹说:如果张昭在场的话,他(蜀使)不灰熘熘的就算好的了,怎么还能如此趾高气扬的自吹自擂?!孔融应答吴使只顾自己意气风发,对朝政妄加评议,在吴使面前丧尽曹魏脸面,他的被杀也不是什么很冤枉的事情。
孔融虽博学多才,却恃才傲物,对抗政令,自己又不是治世之才——他是个对曹操没有什么用的人。务实的曹操能一再容忍他,确是因他博学且有虚名之故,如果换做孙刘备,早就将他砍头了,是不会容他这么久的。
有人说孔融“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对这些我是颇不以为然的——以孔融之疏狂,想杀他还用费那么多事吗?
反过来,如果孔融是曹操的话,他早就把自己杀掉了,那还能等得许久?按照他杀左丞祖之例,魏之郭嘉、荀攸、程煜之辈也早被他杀绝了,更不要说一个频频触忌的孔融了!
孔融奖掖推荐是有的,声望甚高也是有的,但不过是有知无识,有才无智的书生,身无旷世之能,人无治国之才,若在治世当然是才高八斗的文学之士了;生在乱世,无用于乱世的本领,名高于实,不知自守,好虚名,逞口舌之利,哗众取宠以邀名,他的被杀不能说是意外。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几乎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
  杨修是个人才,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其地位和职业与蒋介石身边的陈布雷相似。其人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的主薄,成为丞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备之,直到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曹操如何处置杨修的:“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曹操在汉中战事中,随便找了个借口罪名,诛杀杨修后,又厚葬之,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籍其亲。曹操这位白脸奸雄,对杀人后又为其送葬的手段,向来运用的十分老道娴熟,让外人看不出半丝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痕迹,给局外人留下杀得在理,曹操又不得忍痛不杀之的印象。曹操此番秀做得实在高明,虽然颇似猫哭老鼠,但此招比孔明挥泪斩马谡还要阴上十倍。杨修之死的详细细节,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最为详实生动,虽然是演义化了的小说,同样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严肃军纪,按律斩了杨修,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百年之后的后顾之忧。在曹操眼中,为了日后曹家社稷江山与千秋大业的稳固,杀一个杨修何足挂齿?其实,在曹操与杨修两人的关系上,最为直观集中地体现展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与知识分子间的关系本质,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具有极重的疑惧心态,为维持其统治体系的运转,而又不得不加以利用的矛盾状态。有人曾形象地把这层关系,比喻为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在骨子里,封建统治者是鄙视家族外的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他们把自己当成皮,将知识分子当成毛,只要保证皮的完好存在,拔掉几根毛即使脱掉一层毛,都无所谓,还会自然地不断萌生出新毛来的。於是在中国大地上,便上演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二桃杀三士、朱元璋计杀群臣……等一幕幕充满血腥的历史悲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这些依附在皇这层牛皮上的毛,自然是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由此便演绎出层出不穷的个人奋斗的人生悲剧来,历史长河惊涛海量无情地吞嗜了屈原、杜甫、陆游、韩愈、李斯……等无数文人精英们的雄心壮志,壮哉,悲哉!
  
  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幕僚,堪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典型人物。若对其客观地评价,该君才华学识是出众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掉了脑袋,反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曹操杀杨修,当数古代知识分子遭受迫害打击,最为典型的恶性冤案,杨修到了阴间仍会耿耿于怀,其冤魂不会轻易散去。掩卷思考,在下还是从这桩一千八百多年前冤案中,悟出几大困惑与反思来:
  
  一、杨修真的聪明绝顶吗?在下认为,非也!杨修如果真的绝顶聪明,是位讲究韬略、涵养的高级白领谋士,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但应心知肚明,守口如瓶,绝对不会在同僚士卒中公开散布,自己也不会做出些退兵前的准备动作来,此其一;做为曹操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应有足够的准确的了解,显然,杨修在这方面判断完全失误,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项上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种判断失误与炫耀欲,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此其二。综上所述,在下认为杨修并非绝顶聪明,而是喜欢炫耀显示聪明的一种小聪明,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是大智若愚,是绝不会出现上述重大致命性失误的。在这方面,杨修的修炼明显的欠缺火候,居然为显示炫耀自己的才华和预见的准确,而为此丢了自己的性命,你能说他聪明?其实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好范例。喜欢炫耀、自负、自傲、轻狂、清高,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为普遍的陋习,为此而断送了性命的又何止杨修一人?伴君如伴虎,这最为浅显的古训,杨修可能不会不知道吧。
  
  二、杨修到底该不该杀之?倘若换个角度来思考,即从主帅曹操的角度来分析,就事论事,却是必须该杀,而且杀无赦。作为三军统帅的曹操,正为作战失利而忙得焦头乱额,在是否退兵上举起不定,犹豫不决,形同如啃鸡肋,弃之不舍,啃之无肉的两难境地中,当其下达当夜口令时,遂口说出了“鸡肋”二字。杨修根据以往曹操行事习惯规律,推断出曹操此番必定决心退兵后,他便开始在军中散布退兵言论、并私自命士兵收拾行囊,开始做撤退的准备。在三军统帅尚未正式作出撤退命令之前,其手下幕僚却事先散布退兵信息,并私下做退兵准备,此种极其重大的违反军纪行为,无论是在古代,就是在现代战争状态中,都是绝对不能允许发生的,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涣散军心、瓦解斗志的负面作用,在处于战争状态下,任何军队主帅都会对此不会姑息而心慈手软,均会严加惩处!曹操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杀掉杨修,应秉公严肃军纪,例行公事而已,倘若换了另外主帅马操、李操、宋操,也会照杀不误,杨修必死无疑,绝无半点生路!由此看来,杨修之死,并非冤枉,而是因其炫耀聪明、举止轻狂,而咎由自取!
  
  三、下如何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汲取杨修冤案的教训,在下以为这里面应该有个度,太过则引火烧身、招祸;太浅又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明珠暗投,不易为上司发现重用。当下的学识才华与上司相当,或明显超过上司时,一但为上司发发现查觉,危险可能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象伯乐那样惟才是举、惟才是用的上司,的确有之,但毕竟鲜见,有些上司的心胸狭隘自私且妒忌,当其发现在下中出现才华与自己相当。甚至超过自己时,其内心一般都是处于戒备状态,会把他视为对自己名誉地位利构成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为了自己名利地位的稳固,许多上司在对下的提拔任用上,往往是喜欢宁用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奴才庸才,而绝不会重用人才,如此方能彰显出自己的领导才能与领导智慧来。倘若提拔了杨修式的人才上来,岂不形同引狼入室,每日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看来,杨修当初若不被曹操杀掉,假若活到今天,在今天的局长、厂长、经理那里也未毕会受到欢迎,得到重用。在那些忌贤妒能的上司手下工作,你若自认还算是个人才,准备在仕途或事业上拼搏奋斗一番,有所作为的话,最好还是良禽另择高枝明主,去寻找适宜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另图发展空间始为上策。
  
  四、是否应管住自己的嘴巴?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敢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明主毕竟太少,喜听恭维赞颂之辞也是人性中的一大劣根性致命弱点。杨修的被杀,显然是由嘴巴引来的横祸,其教训是惨重的,其启示是颇耐人寻味的。祸从口出,嘴巴竟会导致杀身之祸,在下从中读出了古代智者所说“慎言”二字的沉重份量。在心胸狭隘、忌贤妒能的上司面前,管好自己的嘴巴舌头,守住自己心灵的大门,关键时刻,沉默是金,也许是最好的人才自我保护的护身符。不知对否?
  
  杨修被杀,给后人们留下的重要启示:在用人机制上,提拔选用人才,还是提拔庸才奴才?仍极具现实意义!
  
  人才济济,国运昌盛的基础,国家强盛的动力!gyjslw.com
2. 文言文“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 的翻译是什么?
傅长虞担任司隶,刚毅正直、忠诚果敢,弹劾纠察大胆惊人。
“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晋书·傅咸传》
《晋书·傅咸传》原文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好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时太宰、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②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作此者皆由东安公谓殿下至止当有以正之正之以道众亦何所怒乎众之所怒在于不平耳。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
【译文】
傅咸字长虞,刚强率略,有高尚的节操。喜欢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够华美艳丽,但其言论成为规诫之言,可作为借鉴。颍川的庾纯常常感叹说:“傅长虞的文章接近诗人的创作啊!”
咸宁初年,继承父亲的爵位,担任太子洗马,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右丞。当时晋武帝留心政事,下诏访询朝廷大臣有关国政的利弊得失。傅咸上书说:“陛下身处最显贵的地位,却重视百姓的事,亲自处理各种重要事务,操劳到太阳偏西。从前的帝王,亲自履行俭约的品德,为天下谋利,也没有超过陛下的。但是自泰始初年创立基业到如今,十五年了,可国家不够富足,百姓不够富裕,一年收成不好便有饥饿的人,这的确是因为官员太多事务冗杂,免除徭赋的人又多又滥,蚕食侵占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傅咸在任时多能秉公行事。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书说: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次转移养病处所,不能接待宾客,请求让尚书郎曹馥代替孔毓。十天后又上疏让孔毓继续担任中正。司徒多次推辞不受理,夏侯骏仍坚持己见。傅咸认为夏侯骏对官员的任用罢免随心所欲,便上奏罢免他的大中正之职。司徒魏舒是夏侯骏的姻亲,屡次推托不签署,傅咸据理力争,坚持不让,十分辛苦。魏舒最终不听从,傅咸于是独自上书。
傅咸因为世俗奢侈,又上书说:“我认为衣食很难生产,而使用不节约,没理由不匮乏。所以先王教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我私下认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厉害。下令让各部用心,都像毛玠一样,风俗的改变,不是困难的事情。”又建议把县里的监狱移到郡以及应当建立二社,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升任尚书左丞。当时是太宰、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朝政。傅咸致信说:“我认为太甲、周成王时值年幼,所以有伊尹、周公旦辅政的事情。圣人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我不是圣人,君王也不是小孩,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旦的旧事呢!没有功劳却厚加封赏,就没有人不喜欢国家有灾祸,(因为)灾祸兴起又会让人有大功可邀了。人们以祸乱为乐,哪还有个极限呢!这种做法,源自东安公。我认为殿下就任后,应当有所纠正。用正确的方法纠正,众人还有什么气愤的呢?大家之所以气愤,在于不公平罢了。我愚钝,不只是失望而已,还私下感到忧虑。”吴郡的顾荣时常给他的亲友写信说:“傅长虞担任司隶,刚毅正直、忠诚果敢,弹劾纠察大胆惊人。他虽然不是全才,而在忠诚方面却十分可贵。”元康四年(294)死在官任上,终年五十六岁。gyjslw.com
3. 带有墴和直的成语
没有墴的成语
直成语 :
心直口快、
单刀直入、
长驱直入、
横冲直撞、
理直气壮、
扶摇直上、
是非曲直、
直截了当、
直言不讳、
直抒胸臆、
直来直去、
奋起直追、
勇往直前、
恶直丑正、
直壮曲老、
不扶而直、
木直中绳、
举直错枉、
正色直绳、
事核言直、
沽名卖直、
讷直守信、
理正词直、
聪明正直、
枉直随形、
直入公堂、
好谀恶直、
船到桥头自会直、
直而不肆、
直言正色
平铺直叙、
蓬赖麻直、
正直无阿、
师直为壮、
秉笔直书、
纵曲枉直、
正直无私、
铁口直断、
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
枉曲直凑、
正直公平、
沽誉买直、
犯颜直谏、
忠果正直、
不扶自直、
鸣雁直木、
质直浑厚、
直上直下、
强直自遂、
温恭直谅、
董狐直笔、
平康正直、
直木先伐、
青云直上、
直言谠议、
船到桥门自然直、
清廉正直、
以直抱怨、
直性狭中、
枉直同贯
古之遗直、
快口直肠、
枉尺直寻、
直眉楞眼、
扭曲作直、
勇猛直前、
屎屁直流、
直言骨鲠、
恃直不戒、
拗曲作直、
以迂为直、
直言贾祸、
直捣黄龙、
谠言直声、
船到桥门自会直、
挠直为曲、
公平正直、
直内方外、
昂然直入、
小枉大直、
直认不讳、
众曲不容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急转直下、
一钱不直、
直吐胸怀、
直谅多闻、
直待雨淋头、
大直若屈、
不直一文
直言危行、
正法直度、
例直禁简、
直朴无华、
秉公任直、
尺枉寻直、
径行直遂、
言讷词直、
巧言不如直道、
直冲横撞、
正道直行gyjslw.com
4. 带果的四字成语
食不果腹、
自食其果、
果不其然、
果然如此、
开花结果、
因果报应、
互为因果、
前因后果、
南货斋果、
言信行果、
收园结果、
掷果潘安、
硕果独存、
菜果之物、
后果前因、
果如其言、
忠果正直、
果如所料、
兰因絮果、
硕果累累、
强毅果敢、
果行育德、
来因去果、
言言善果、
果于自信、
开华结果、
果刑信赏、
倒果为因、
硕果仅存、
先花后果gyjslw.com
5. 三国最牛的人物是谁?
曹操其一,他善于招揽能人义士,并且礼贤下士,不论是自己的手下或是从敌方倒戈的将士,他都能任人唯贤,使其充分为自己服务其二,曹营内部没有太大的利益矛盾,俗话说文人相轻,虽然曹招揽了很多的有才能者,但因曹本人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具有极高的管理才能,可以很好的领导协调整个团队的氛围,使其内部军心统一,军士都别无二心,甘心为曹营服务其三,曹擅于赢得军心,在每次打完胜仗以后都会犒赏将士,把所得财物分给军士其四,曹很有头脑,而且很有运气,有老天的帮忙,能不厉害吗gyjslw.com
6. 有果四字成语大全
有果四字成语大全 :
食不果腹、
自食其果、
果不其然、
果然如此、
开花结果、
因果报应、
互为因果、
前因后果、
南货斋果、
言信行果、
收园结果、
掷果潘安、
硕果独存、
菜果之物、
后果前因、
果如其言、
忠果正直、
果如所料、
兰因絮果、
硕果累累、
强毅果敢、
果行育德、
来因去果、
言言善果、
果于自信、
开华结果、
果刑信赏、
倒果为因、
硕果仅存、
先花后果gyjslw.com
7. 忠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
忠心耿耿、
忠言逆耳、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忠言奇谋、
忠贞不二、
畎亩之忠、
忠孝节义、
忠于职守、
求忠出孝、
忠言嘉谟、
忠实心诚、
忠厚长者、
忠臣烈士、
忠君报国、
尽欢竭忠、
忠孝两全、
忠孝节烈、
忠果正直、
忠臣孝子、
忠心贯日、
尽忠拂过、
小忠小信、
逆耳忠言、
大奸似忠、
忠贯日月gyjslw.com
8. 忠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
忠言逆耳、忠贞不渝、忠心耿耿、忠肝义胆、忠心赤胆、忠孝节义、忠孝两全、忠贯日月、忠不避危、忠臣孝子、忠臣良将、忠言嘉谟、忠孝节烈、忠鲠不挠、忠信乐易、忠厚长者、忠不违君、忠实心诚、忠款诚信、忠君报国、忠孝不并、忠言谠论、忠果正直、忠贞不二等。
一、忠言逆耳
释义: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
出处:《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文:良药虽然很苦,但是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但是利于进步。
二、忠贞不渝
释义: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出处:张扬《第二次握手》:“我始终期望着,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学识、才能献给祖国;同时把自己忠贞不渝的感情,完美无缺地献给你。”
三、忠肝义胆
释义: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译文:丞相在金銮殿上直言进谏,如此忠诚谁能相比呢。
四、忠臣良将
释义: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译文:人说:“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逼不得已才会选择舍弃生命。”
五、忠君报国
释义:忠于君主,报效国家。
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译文:大丈夫生在人世间,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忠于君主,报效国家,才是男儿应该做的事情。gyjslw.com
9. 带果成语有哪些
食不果腹、
自食其果、
果不其然、
果然如此、
开花结果、
言必信,行必果、
因果报应、
互为因果、
前因后果、
南货斋果、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言信行果、
收园结果、
掷果潘安、
硕果独存、
菜果之物、
后果前因、
果如其言、
忠果正直、
果如所料、
兰因絮果、
自食其恶果、
硕果累累、
强毅果敢、
果行育德、
来因去果、
言言善果、
果于自信gyjslw.com
10. 带果字的成语,果字成语大全,果的成语有哪些
吱哩哇啦 [ zī lī wā lā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ī lī wā lā ]
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出 处
卢跃刚《大国寡民》:“门关住,吵架呢;吱哩哇啦打娃呢。”gyjslw.com
11. 有关果子的成语大全
食不果腹、
自食其果、
开花结果、
果不其然、
言必信,行必果、
因果报应、
互为因果、
果然如此、
前因后果、
南货斋果、
菜果之物、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掷果潘安、
收园结果、
果如其言、
硕果独存、
后果前因、
忠果正直、
言信行果、
来因去果、
硕果累累、
果行育德、
自食其恶果、
果如所料、
兰因絮果、
言言善果、
强毅果敢、
开华结果
果刑信赏、
果于自信、
杀敌致果、
硕果仅存、
勇猛果敢、
倒果为因、
先花后果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7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