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的成语「再当冯妇」
成语“再当冯妇”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ài dāng féng fù成语简拼:ZDFF
成语注音:ㄗㄞˋ ㄉㄤ ㄈㄥˊ ㄈ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再作冯妇、重作冯妇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时局在大动荡,我的心境在别种意义上也在大动荡。我自己实在是不愿意再当冯妇。”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晋国人冯妇,善于打虎,后来不干了。有一次看见一群人在捉老虎,但不敢向前。于是他上前去打。比喻重操旧业
成语用法:再当冯妇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操旧业。
成语“再当冯妇”的扩展资料
1. 冯妇虎,叶公龙。分别是什么?“冯妇虎”指的是打虎的英雄冯妇,他曾发誓不再打虎,但是一日路过一地,见到老虎伤人,还是忍不住上前打死了那只虎,人们很感激他,但是有些士人却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非大丈夫所为。
“叶公龙”指的是著名的叶老儿了,此人天天逢人便吹嘘自己有多么喜欢龙,家中的字画,吃饭的饭碗,甚至睡觉的被子,无不有龙的形状。但是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龙,却吓得魂不附体。
1、“冯妇虎”的出处:
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意思是冯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如“又作冯妇”、“重作冯妇”。
2、“叶公龙”的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意思是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再为冯妇”是个成语吗?
再作冯妇
成语详解
再作冯妇
典故
发音:zài
zuò
féng
fù
释义: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出处:《孟子·尽心下》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冯妇虎典故
晋人大力士冯妇(人名,男性,不是姓冯的妇女,更不是冯家的媳妇),善于与虎搏斗,后来他立志要当善士,宣称不再打虎了。
一天,冯妇驾车外出,遇到众人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跑到山湾处,困兽犹斗,无人敢近。冯妇一见,又卷袖振臂下车去与老虎搏斗。
大家都高兴地欢迎他,称赞还是打虎业户厉害!而这事,也引得一些书生讥笑冯妇出尔反尔,重操旧业。这就是成语“再作冯妇”的由来。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经常发生火灾,国人都吃过火灾的苦头。
有一个东瓯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冯妇所到之处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就把听闻的冯妇传奇告诉了东瓯国君。
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以左为贵),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
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
扩展资料:
后来用“再作冯妇、一作冯妇、又做冯妇”等比喻重操旧业;用“冯妇”称勇猛或凶狠的人;用“搏虎”指敢与凶猛的敌人拼搏;用“负隅顽抗”表示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这则寓言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所著的《孟子·尽心下》,冯妇搏虎的寓意就在于,马虎从事,似是而非,必然会闹出笑话,甚至酿成大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冯妇搏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冯妇虎,叶公龙。分别是什么?
“冯妇虎”指的是打虎的英雄冯妇,他曾发誓不再打虎,但是一日路过一地,见到老虎伤人,还是忍不住上前打死了那只虎,人们很感激他,但是有些士人却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非大丈夫所为。
“叶公龙”指的是著名的叶老儿了,此人天天逢人便吹嘘自己有多么喜欢龙,家中的字画,吃饭的饭碗,甚至睡觉的被子,无不有龙的形状。但是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龙,却吓得魂不附体。
1、“冯妇虎”的出处:
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意思是冯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如“又作冯妇”、“重作冯妇”。
2、“叶公龙”的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意思是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用成语形容“做过一件事打算再做一次”
再作冯妇【zài zuò féng fù】:再作:重做;冯妇:人名。 比喻再干旧行业。重作冯妇【zhòng zuò féng fù】:表示人又重操旧业。重操旧业【chóng cāo jiù yè】: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重理旧业【chóng lǐ jiù yè】: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下马冯妇【 xià mǎ féng fù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出处:《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冯妇打虎的故事
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
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可士人们却讥笑他身为士人却去干这种“不成体统”的事。
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扩展资料:
后来用“再作冯妇、一作冯妇、又做冯妇”等比喻重操旧业;用“冯妇”称勇猛或凶狠的人;用“搏虎”指敢与凶猛的敌人拼搏;用“负隅顽抗”表示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这则故事通过老百姓和其他士人对冯妇打虎的不同态度,鲜明地体现出了不同的立场:一种是冯妇被提拔为士人后,还保持原来乐于为百姓除害的品质,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欢迎;
一种是车上那些士人认为冯妇既已为士人,就应有角色意识,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再干那些“有失身份”的事。如此对立的两种态度、两种立场,不能不给人以警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冯妇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