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开头的成语 「末学肤受」

2023年05月28日成语大全105

成语“末学肤受”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ò xué fū shòu
成语简拼:MXFS
成语注音:ㄇㄛˋ ㄒㄩㄝˊ ㄈㄨ ㄕㄡ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肤浅末学
成语出处: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成语用法:末学肤受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翻译:having meagre knowledge <learning superficially>

成语“末学肤受”的扩展资料

1. 请问中国目前有多少佛教徒
您这个问题问得妙。末学肤受,愿以有限的学识,和儒佛道无限的智慧,为您解答。据称,中国佛教徒人数在一亿以上,您相信么?!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数据:大约20万出家僧侣(佛教的教徒没有严格定义,无法统计)。其中藏传佛教(密宗)有10万,汉传佛教有10万。中国真正的佛教徒少得可怜,信佛的人有很多,但是有很多是自称佛弟子!何谓自称,佛教的修学的理论方法一无所知,只不过到寺院领了个皈依证,这岂是真佛弟子?在民间,大部分都是很混乱的“儒释道”,而不单单是“释”。何谓儒释道?(儒佛道思想的冲突斗争是最激烈的,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佛祖,信老君,尊孔子。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唐。三教讲论,虽肇始于北周武帝时,然直至唐代始以儒释道,儒、佛、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另外,许多修行人,并没有在户口本上登记自己有宗教信仰,因此即使国家统一普查,也很难用有确切的数字! 可以按对佛教的接受程度,把人分成以下几类:1。已皈依,每天有定修行功课。2。已皈依,懂教理,但因工作学习忙碌,只偶尔做功课。20-4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3。已皈依,每天有定修行功课,热衷于出没在各寺院法会,甚至千里迢迢赶外地场子的。老居士,阿婆阿姨居多。4。已皈依,每天有定修行功课,曾经热衷于出没在各本地和外地寺院法会,但现在潜心在家里修行或与一些居士组织念佛小组。对寺院失望的老居士,阿婆阿姨居多。5。已皈依,经常参加寺院法会,对寺院作大捐献。俗称“大施主”,现今佛门业术语为“大功德主”。其中有些蛮慈悲,蛮平易近人的,但也有目中无人的。6。没皈依,但每天有定修行功课。没皈依的原因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寺院或师父。7。没皈依,对佛法半信半疑,但对寺院有颇多捐献。被贪心的法师蒙的老板居多。8。糊里糊涂地,人家皈依他也跟着皈依,可是不懂修行,不懂教理。9。从小生在佛化家庭,自认为已经是佛教徒,不知道需要皈依。偶尔会到寺院兜兜。10。没皈依,初一十五会主动到寺院烧香。这就是典型的“香客了”。很有善根,可惜不懂修行,不懂教理。11。没皈依,对佛法半信半疑,宁可信其有,旅游时碰到寺院都会烧香祈福。家里有人去世也会到寺院做佛事。12。想找个宗教来信,不管是佛教,道教,天主,基督等等。对佛教也感兴趣。年轻人和中年人居多。13。没有信仰,纯粹把佛法当学术研究。14。不大信佛法,也不排斥,旅游时碰到寺院只对佛像,建筑,风景等感兴趣,当寺院是观赏的地方。15。满口科学,拒绝信神鬼之类。不过碰到感应会信的。16。别的宗教信徒,不过如果能消除对佛教的误会,也能信佛的。17。别的宗教信徒,对佛教不排斥,互相尊重。18。笃信别的宗教,排斥佛教。19。绝对唯物主义,怎么说也不信神鬼之类。就算碰到感应也不信。末学估计7-16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所以数量非常可观。而1-6占可能10%,17-19占20%。当然,这只是末学猜测而已。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贵耳贱目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3 成语出处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末学肤受怎么造句啊
贵耳贱目 [guì ěr jiàn mù] [释义]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 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造句] 工作中不能贵耳贱目,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目字成语:目中无人、面目全非、耳聪目明、目瞪口呆、目不暇接、眉清目秀、历历在目、赏心悦目、极目远眺、目光炯炯、引人注目、目不转睛......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形容文化欠佳的成语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文化水平低。
  【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粗通文墨】——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无能之辈】——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
  【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浑浑噩噩】——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碌碌无能】——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管窥筐举】——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形容学习的词语有哪些?
学海无涯 学无止境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末学肤受与才疏学浅的区别?
近义词,都于谦词,也就是用于自谦,后者使用更普遍。末学肤受意思是,学识浅薄,造诣不深。末学:无本之学。肤受:比喻未深入钻研。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末学肤受是什么意思
因为这是谦虚的意思。百度百科上有解释,可以参考一下:mò xué ①肤浅无本之学: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②自谦之词,犹言不才:末学小生,词无足算。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末学新进:1.谓后学初进身。含贬义。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末学陋识: 末学:学无根底;陋识:学识肤浅。 末学后进: 学识肤浅的晚辈。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莞尔一笑能形容男的吗
能多指男性微笑的样子 ,微微一笑 出处:《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泄而去。” 示例:《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汉 张衡 《东京赋》:“[ 安处先生 ]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7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