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的成语「压轴戏」

2023年05月28日成语大全108

成语“压轴戏”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壓軸戲
成语读音:yā zhóu xì
成语简拼:YZX
成语注音:一ㄚ ㄓㄡˊ ㄒ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出处:鲁迅《大观园的人才》:“大观园里的压轴戏是刘姥姥骂山门。那是要老旦出场的。”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压:压倒,超过;轴:大轴。指放到最后的最精彩的项目
成语用法:压轴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精彩节目。
成语造句: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而是为了有个好压轴戏,落个精彩结尾。”

成语“压轴戏”的扩展资料

1. 只有“压轴人”才能唱压轴戏吗?
重要的人物总是在别人到齐、万事俱备之后,才最后一个到来,接受他人的敬礼和注目。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在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王室人物出席公开场合,向来要迟到一会儿,以示庄重。日本内阁开会,首相也总是在其他的内阁成员都坐好之后,才从隔壁的休息室走进来。这就是所谓的“压轴人”唱压轴戏。
斯大林不管在苏联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都是一个强人物,让别人等待是他的习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谈判。每次开会时,斯大林总是到得最晚,罗斯福和丘吉尔不得不站起来迎接他。有一次,罗、丘两人商定要报复他,故意迟到了15分钟,以为这回该斯大林站起来欢迎他们了。谁知,斯大林比他们到得还要晚。于是他们故意装作没看见斯大林进来。斯大林进门后,却在门边停步,不马上就座,目光威严地逼视罗斯福和丘吉尔。丘吉尔终于沉不住气,像小学生一样站起来向斯大林问好。
在组织内部,后退一步是一种重申力与检验忠诚度的游戏。有的企业老总在外面办事时打电话回公司,通知干部们什么时间到会议室开会。但他自己一点儿不着急,甚至会故意晚去一个小时。这种等待成为一种认同力与等级关系的仪式。某天晚上,鸿海集团老板郭台铭和公司干部一起到餐厅吃饭,郭台铭突然说要去一下办公室。但他这一去,竟然是两个钟头。大家从7点多等到9点多,没有人敢点菜动筷子。姗姗来迟的郭台铭赶紧叫菜,并先起头夹菜吃。看到他动了筷子,饥肠辘辘的干部们才跟着动起手来。
不少明星在举行记者招待会和演唱会时,也会近乎本能地迟到一步,有的人宁可在旁边的贵宾室呆坐,也不愿早别人一步到达现场。让别人坐定之后等他(她)到来,当然更能显示他(她)的身份,但如果让别人等待的时间过长,也会遭到他人的反感。在没有上下级关系的人之间,守时已成为新的戒条。不过,如果处理得当,这一戒条并非不可打破。
让别人等待过长时间是危险的,但是,自己等待别人同样危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作过一次演讲,马云比预告的时间早到10多分钟,比主持人到得更早。没有人关照他,可怜的马云在讲台上一会儿搓手,一会儿揉脸,一会儿变换坐姿,等着听众陆陆续续地入座。幸亏后来马云的演说非常生动,他的企业也确实出色,否则听众将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就是传说中IT界的领袖人物。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京剧中何谓压轴戏,大轴戏,连台本戏?
压轴,本是京剧的术语。京剧一场戏如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作“开锣戏”, 第二出名曰“早轴”;第三出为“中轴”;第四出(倒数第二)称之为“压轴”;第五出(最后一出)则叫“大轴” 。过去,京剧还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演出两三个小时的,一般是下午一两点钟就唱开锣戏了。演一两个小时之后,一些观众可能有点疲倦,为给大家“提提神”,弄点“硬整”,这就是“早轴子”。到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再唱一出热闹戏,叫叫座儿,这是“中轴子”的作用。 晚上的演出才是比较重要的“正戏”,要一直演出到半夜才完结。所以,最好的“ 角儿”、最硬的剧目都要放在最后才拿出来。  一般来说,都是在倒数第二出戏放上最佳阵容的演出——这叫做“压轴戏”,它必须“压”得住阵脚,否则就会出现观众大量离开剧场的现象,一个一个观众走去,叫作“抽签儿”,大量观众离开就叫作“起堂”——这在剧团是非常可怕的失败!所以“ 压轴子”的都是好戏。   而“大轴子”则往往是一出热闹的武戏,火爆炽烈,既能够给大家以艺术的满足,又能够给整场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这出戏演出的时候,大家也就知道该走了——所以大轴戏戏又被叫作“送客戏”。 据说过去的剧本写成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实际演戏是以画轴的每一位置的名称来代替演出戏码的排列次序,好像一场演出就是向观众展示一幅画卷。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连台本戏,戏曲剧目中一种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这些戏情节连续,通俗易懂,有文有武,排场热闹。如《升平宝筏》(演全部《西游记》)、《鼎峙春秋》(演全本《三国志》)、《忠义璇图》(演全部《水浒传》),全剧往往有几十本,每本都是自成起讫的一出大戏,每场只演一本,连演几天,热闹非凡,当时也是很受欢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什么是压轴戏?什么是压轴?
  “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但第六《新华词典》已把倒数第二个节目改为倒数第一个。不过后来,在第八《新华词典》又把倒数第一个节目改为倒数第二个。其读音为:yā zhòu(易读错为yā zhóu)。  压轴, 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主要演员。最后一出则称“送客戏”,亦称“大轴”。因一场戏五、六小时过长,观众不等终场即离座,因此戏班常把剧目的重点放在压轴戏上。最后一出则安排演些技术性强的小型武打戏或趣味性浓的玩笑戏,让观众在这无足轻重的演出中逐渐散去,故称“送客戏”。 据上海辞书出社出的《辞海》(缩印本·1989年)称:“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例如,京剧一场戏如果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作“开锣戏”,第二出名曰“早轴”,第三出称为“中轴”,第四出(倒数第二)则为“压轴”,第五出(最后一出)称作“大轴”。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压轴戏”原来先指什么,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压轴戏”原来先指压轴子的戏曲节目,一般是指戏曲的倒数第二个节目。现在常用来比喻指最值得人看的那一场戏,也可以用来比喻那些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或者物件。在文中具体指最后出现的大事情。
“压轴戏”最早出现在戏曲中,它是指在整个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转折性的部分。现在被大家普化为令人注目,最后出现的事情。
扩展资料
“压轴戏”的说法来源:
据说过去的剧本经常被人们写在一个长卷中。长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为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
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一的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实际上就是以画轴的每一位置的名称来代替演出戏码的排列次序。一场戏的演出其实就像为台下的观众展示一幅多彩的画卷。
“压轴戏”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现在的意思。现代人所用的“压轴戏”其实就是指最值得人看的那一场戏,也可以用来比喻那些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或者物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压轴戏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最后上演的节目为什么称之为“压轴戏”?
最后一出称“送客戏”,亦称“大轴”。压轴, 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主要演员。因一场戏五、六小时过长,观众不等终场即离座,因此戏班常把剧目的重点放在压轴戏上。最后一出则安排演些技术性强的小型武打戏或趣味性浓的玩笑戏,让观众在这无足轻重的演出中逐渐散去,故称“送客戏”。
据上海辞书出社出的《辞海》(缩印本·1989年)称:“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例如,京剧一场戏如果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作“开锣戏”,第二出名曰“早轴”,第三出称为“中轴”,第四出(倒数第二)则为“压轴”,第五出(最后一出)称作“大轴”。
扩展资料
压轴的演变:
清代王梦生《梨园佳话》称“压大轴”为“压胄(zhòu)子”。“胄子”就是武戏,而文戏以唱腔见长,欲使文戏的唱工胜过武戏的打斗,就要“压胄子”。只有最精彩的节目才能“压轴”或“压台”、“压场”,这样的节目往往放在最后,一般是著名演员的拿手好戏。
词义是发展的。现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更多的是把最后一个节目称作“压(大)轴”。例如:
1、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怀仁堂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
2、《难忘今宵》、《同一首歌》等一批老歌成为了不少演唱会的压轴曲目。
3、2000年7月11日晚,为期5天的北京国际票友演唱会今天在长安大戏院圆满落幕。由于是最后一场演唱会,因此遵循戏曲中“压大轴”的传统,节目从一开始就非常精彩,徐涤生先生、钱江先生、前田尚香女士等许多演唱者都是“重量级”的国际名票。例:
(1)中选拔出来在中南海怀仁堂144上演的节目自然会放在最后压台;
(2)中乔羽的一曲《难忘今宵》自从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压台以来,常常作为一些晚会的压台戏,也是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结尾曲。
(3)明确地把为期5天的最后一场演唱会视为传统的“压大轴”。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压轴是什么意思?
“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戏剧
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节目称“压台”。
第六《新华字典》曾把倒数第二个节目改为倒数第一个,
扩展资料:
有以上五种名称的时代,京剧还不是像这样只演出两三个小时的,那时的京剧演 出是从大白天就开始——一般是下午一两点钟就唱开锣戏了。演到了一两个小时之后,
一些观众可能有点疲倦啦,就唱一出“硬整”一些的剧目,给大家“提提神”,这就是“早轴子”。到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再唱一出热闹戏,叫叫座儿,这是“中轴子”的作用。
 晚上的演出才是比较重要的“正戏”,要一直演出到半夜才完结呢。所以,最好的“ 角儿”、最硬的剧目都要放在最后才拿出来。
一般来说,都是在倒数第二出戏放上最佳阵容的演出——这叫做“压轴戏”,它必须“压”得住阵脚,否则就会出现观众大量离开剧场的现象,一个一个观众走去,
叫作“抽签儿”,大量观众离开就叫作“起堂”——这在剧团是非常可怕的失败!所以“ 压轴子”的都是好戏。
而“大轴子”则往往是一出热闹的武戏,火爆炽烈,既能够给大家以艺术的满足,又能够给整场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这出戏演出的时候,大家也就知道该走了——所以这出“大轴子”戏又被叫作“送客戏”。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压轴戏还有什么别称?
压轴来戏还有压台戏别称亦称“自 压台戏 ”。一场演出中的最后一个节目。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徐迟 《牡丹》八:“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 怀仁堂 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 张天翼 《欢迎会》:“我们这出戏是压台戏。”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7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