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
“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罚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罚不当罪
赏罚分明
敬酒不吃吃罚酒
明罚敕法
以毁为罚
罚一劝百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赏劳罚罪
赏善罚淫
二罪俱罚
赏善罚恶
赏同罚异
恭行天罚
罚弗及嗣
罪不当罚
赏贤罚暴
赏高罚下
罚当其罪
赏信必罚
罚不责众
赏罚无章
陟罚臧否
赏罚黜陟
赏罚不当、
赏罚不信、
黜陟赏罚、
蒲鞭之罚内容来自gyjslw.com
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处罚过重
罚不当罪,意处罚过于严重内容来自gyjslw.com
关于罚的成语有哪些
赏功罚罪: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赏高罚下: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赏罚严明: 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赏罚信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赏罚不明: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赏信罚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赏罚分审: 赏罚:奖赏和惩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赏劳罚罪: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赏善罚恶: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赏善罚否: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赏同罚异: 指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赏信罚必: 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赏贤罚暴: 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明罚勑法: 陟罚臧否: 赏罚褒贬。以毁为罚: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信赏必罚: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蒲鞭之罚: 比喻对下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明罚敕法: 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奖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敬酒不吃吃罚酒: 比喻对某些必须做的事不肯主动去做,结果却被迫去做龚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罚不责众: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罚一劝百: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二罪俱罚: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罚不当罪: 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内容来自gyjslw.com
关于投降所受到军事法的处罚问题
投降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
投降罪,是指军人在战场上,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而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人参战秩序和国防安全秩序。我军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政的坚强柱石,每一名军人都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我国《宪法》第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等。《国防法》第56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内务条令》第12条规定,军人要宣誓做到“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可见,军人在战场上参加作战,理当英勇杀敌,不怕牺牲,这是军人职责对参战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投降敌人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军人职责的最基本要求,破坏了参战秩序,而且更严重的是屈服于敌人意味着军人背弃了自己的政治使命,违背了自己所担负的国防义务,将最终对国防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投降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场上自动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的行为。投降敌人的行为只能发生在战场上,即在敌我双方进行作战活动的区域,包括陆域、海域和空域,实践中较多的是发生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被敌人包围或者追击的情况下。“在战场上”与“战时”有所区别,前者则强调的是敌我双方直接交战,彼此互有具体的作战行动,而后者仅说明是在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不一定发生了直接的作战行动。
自动放下武器是投降罪的客观方面的主要行为特征,对其含义应作广义的理解。即行为人当时能够使用武器杀伤敌人,保护自己,却有意不使用武器,放弃抵抗。一般情况下,凡可以使用武器进行抵抗而不抵抗的,无论是自动抛弃了武器,还是武器仍然持在手中,甚至将武器砸毁等,都于“自动放下武器”的范畴。实践中,行为人对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行为,往往有多种辩解。如有的谎称枪炮损坏,弹药耗尽;有的假装重伤;还有的采取停火谈判等手段,掩盖其投降敌人的犯罪行为。对于在战场上因患病、受伤,丧失继续战斗能力,以及在战斗中被敌人打散或包围、被叛徒出卖或误入敌人阵地等而被俘的,不构成本罪。对于因听从上级命令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也不宜以投降罪论处。
投降敌人,主要是指向战争或者武装冲突中的敌对一方屈服。根据本法第451条的规定,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应以战时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向暴力侵害者投降,也应视为向敌人投降。如在执行戒严任务时遭到武装暴徒的击,或者哨兵在哨位上遭到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的击,为了保全性命而向对方缴械,均应视为投降行为。
本条没有要求必须造成一定后果才构成本罪。情节严重是本罪的加重情节。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首长带领部集体投敌的;因投敌导致阵地丢失、人员伤亡、重要武器装备受损、战斗失利等危害结果的;携带秘密文件或从事机要的军职人员投降敌人的;在投降敌人过程中,用暴力、威胁手段反抗阻挠、干预其投降的其他人员的;对投降敌人的犯罪事实矢口否认,态度恶劣的等。行为人虽然投降敌人,但投敌后只要不为敌人效劳,不构成新的犯罪的,依法不处死刑。这充分体现了对因贪生怕死投降敌人的人着重在教育、挽救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本罪主体必须是参战的军职人员,并是具有使用武器打击敌人的行为能力的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放弃抵抗,向敌人投降的行为将会造成危害作战和国防安全的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在战场上敌我双方你死我活,投降敌人是迫于敌人的武装压力,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背弃军人的政治使命,屈服于敌人,所以投降的动机是贪生怕死。过失不构成本罪,在能够继续打击敌人的情况下,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或束手就擒。
二、认定
(一)区分投降敌人和被敌俘虏的界限
一般情况下,投降敌人是主动的,被敌俘虏则完全是被迫的;投降敌人前具有自动放下武器的情节,而被敌俘虏时已不具备使用武器进行抵抗的条件。如因弹药耗尽、武器毁损、严重伤病、极度疲惫而无法使用武器进行抵抗被敌人俘获的;或者遭到敌人突然击,措手不及未能使用武器进行抵抗而被敌人抓获的,都于被敌俘虏,而不应认定为投降敌人。即使被俘后叛变,积极为敌人效劳的,也不应以本罪论处,而应适用本法第108条以投敌叛变罪论处。
(二)区分投降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的界限
投降罪是通过放下武器,屈服于敌人的方法达到保全性命的目的,而战时临阵脱逃罪是通过脱离战斗岗位、逃避参加作战等方法达到保全性命的目的。在具体案件中,投降罪与战时临阵脱逃罪可能会出现犯罪竞合现象,如部队正在阵地上与敌人作战,行为人贪生怕死,扔下武器逃离阵地,向敌人投降。对这种情况,一般应以投降罪论处,因为行为人临阵脱逃的目的是为了向敌人投降,而且如果没有其他严重情节,以投降罪论处也符合对想象竞合犯以较重的罪名论处的原则。但是如果由于行为人临阵脱逃投降敌人的行为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因战时临阵脱逃罪对这种情节的法定最高刑要重于投降罪的法定最高刑 (投降后为敌人效劳特定情节,其法定刑另当别论),则应以战时临阵脱逃罪论处,否则将违背对想象竞合犯以重罪论处的原则,造成罚不当罪。
(三)区分投降罪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
1、投降罪只能发生在战场上,特别是敌我双方短兵相接、面临战斗的情况下,行为人必须自动放下武器,而投敌叛变罪主要发生在平时,即使发生在战时,一般也不是在面临战斗的情况下,如部队正在休整、待机或者转移途中,没有遭遇敌人的时候,所以行为人不存在放下武器的行为。
2、在犯罪的主体上,投降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参加作战的军人,而投敌叛变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普通公民
3、在犯罪的主观方面,投降罪迫于敌人的武装压力,贪生怕死,背弃自己的政治命令,屈服于敌人,而投敌叛变罪则是出于信仰动摇、政治变节而投靠敌人。如果行为人蓄谋叛变投敌,在战场上积极寻找机会,直接投靠敌人的,不宜定投降罪,应以投敌叛变罪论处。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 大()罪()
字数:全部458负荆请罪、罚不当罪、罪不容诛、怀璧其罪、罪魁祸首、吊民伐罪、罪大恶极、戴罪立功、兴师问罪、千古罪人、罪有应得、滔天大罪、知我罪我、罪孽深重、不知者不罪、罪该万死、弥天大罪、将功赎罪、内容来自gyjslw.com
如图所示:罚不当罪是什么意思啊?
罚不当罪是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不匹配。内容来自gyjslw.com
罚不当罪是指处罚过重还是处罚过轻?
《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不相当”可以是“处罚过重”,也可以是“处罚过轻”示例: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的极少。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容来自gyjslw.com
“罚不当罪”等几个成语哪些是罚的重,哪些是罚的轻?
罚不当罪 【解释】: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多指处罚过重内容来自gyjslw.com
带罚字成语有哪些
罚不当罪、
赏罚分明、
敬酒不吃吃罚酒、
明罚敕法、
以毁为罚、
罚一劝百、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赏劳罚罪、
赏善罚淫、
二罪俱罚、
赏善罚恶、
赏同罚异、
恭行天罚、
罚弗及嗣、
罪不当罚、
赏贤罚暴、
赏高罚下、
罚当其罪、
赏信必罚、
罚不责众、
赏罚无章、
陟罚臧否、
赏罚黜陟、
赏罚不当、
赏罚不信、
黜陟赏罚、
蒲鞭之罚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罚不当罪”扩展:
成语解释:罚:处罚;当:相当;相称。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成语简拼:FBDZ
成语注音:ㄈㄚˊ ㄅㄨˋ ㄉㄤ ㄗㄨㄟˋ
错字纠正:罚,不能写作“伐”。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读音纠正:当,不能读作“dànɡ”。
英文翻译: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成语用法:罚不当罪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内容来自gyjslw.com
近义词: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成语读音:fá bù dāng zuì
造句: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反义词:赏罚分明、罚当其罪
繁体成语:罰不當辠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