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相关的成语故事

2023年05月28日成语故事42

“万里长征”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诗人王昌龄漫游河西一带,亲眼目睹北方契丹人南下骚扰边疆,弄得民不聊生。他写《出塞》表达自己的不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朝廷派得力干将镇守边关


万里长征的重大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当前就可以作的工作。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指什么
万里长征释义: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万里长征的意思
万里长征释义:1.指长途行军。2.见〔二万五千里长征〕来自百度汉语万里长征_百度汉语[拼音] [wàn lǐ cháng zhēng] [出处] 唐·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是从哪里到哪里?万里长征是个什么历史事件?
万里长征是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到陕北,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战略转移行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1936年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
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为什么要走万里长征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能在南方落脚,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开始。在此之前,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6军团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当时,由于’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已处于严重不利境地。为牵制敌军,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汀赣苏区红6军团突围,转移到湖南中部创造新的苏区,并与红3军取得联络;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以后,又成立了军团正式领导机关,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8月7日晚,红6军团主力9700余人,从江西永新地区突围西征。连闯敌人数道封锁线,进抵湘江。国民党军急调重兵实行追堵,企图围歼红军于湘南。红6军团以打圈子的战术与敌人周旋,并在广西界首地区顺利渡过湘江。以后,又突破敌军20多个团的重围,于10月下旬在黔东北印江县木黄,与活动在川湘黔边的红3军胜利会师。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向西突围,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红6军团和红3军会师后,红3军即恢复了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2军团首长统一指挥红2、红6两军团行动。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创建新苏区,10月下旬,红2、红6军团发动了湘西攻势。3个月中,两军团在湘西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苏区,红军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在中央苏区,1934年10月上旬,国民党’围剿’军已迫近苏区中心地区。在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博古等人仓促决定放弃中央苏区。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以及中央党政军机关人员、直部队组成的第1、第2野战纵队共8.6万人,由江西瑞金等地突围,开始战略转移。在此之前,留下红24师及地方红军共1.6万人在苏区坚持斗争;成立了由项英任书记和司令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一共走了多少里?
万里长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一、长征各阶段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二、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万里长征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能在南方落脚,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
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开始。在此之前,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6军团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对长征的总结: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1934年]红军举行万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的重大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当前就可以作的工作。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是从哪里到哪里?万里长征是个什么历史事件?
万里长征是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到陕北,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战略转移行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1936年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
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一共走了多少里?
万里长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一、长征各阶段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二、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万里长征的意思
万里长征释义:1.指长途行军。2.见〔二万五千里长征〕来自百度汉语万里长征_百度汉语[拼音] [wàn lǐ cháng zhēng] [出处] 唐·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万里长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万里长征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能在南方落脚,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
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开始。在此之前,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6军团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对长征的总结: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1934年]红军举行万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为什么要走万里长征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能在南方落脚,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开始。在此之前,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6军团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当时,由于’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已处于严重不利境地。为牵制敌军,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汀赣苏区红6军团突围,转移到湖南中部创造新的苏区,并与红3军取得联络;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以后,又成立了军团正式领导机关,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8月7日晚,红6军团主力9700余人,从江西永新地区突围西征。连闯敌人数道封锁线,进抵湘江。国民党军急调重兵实行追堵,企图围歼红军于湘南。红6军团以打圈子的战术与敌人周旋,并在广西界首地区顺利渡过湘江。以后,又突破敌军20多个团的重围,于10月下旬在黔东北印江县木黄,与活动在川湘黔边的红3军胜利会师。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向西突围,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红6军团和红3军会师后,红3军即恢复了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2军团首长统一指挥红2、红6两军团行动。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创建新苏区,10月下旬,红2、红6军团发动了湘西攻势。3个月中,两军团在湘西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苏区,红军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在中央苏区,1934年10月上旬,国民党’围剿’军已迫近苏区中心地区。在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博古等人仓促决定放弃中央苏区。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以及中央党政军机关人员、直部队组成的第1、第2野战纵队共8.6万人,由江西瑞金等地突围,开始战略转移。在此之前,留下红24师及地方红军共1.6万人在苏区坚持斗争;成立了由项英任书记和司令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万里长征”扩展:

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造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其他翻译:<德>der lange Marsch
英文翻译:long trip <the long march of twenty-five thousand li (made by China Red Army)>
成语用法:万里长征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俄文翻译:великий поход
日文翻译:万里(ばんり)の長征
成语简拼:WLC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读音:wàn lǐ cháng zhēng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近义词:千山万水
成语注音:ㄨㄢˋ ㄌ一ˇ ㄔㄤˊ ㄓㄥ
成语解释: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7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