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的成语「绳锯木断」
成语“绳锯木断”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éng jù mù duàn成语简拼:SJMD
成语注音:ㄕㄥˊ ㄐㄨˋ ㄇㄨˋ ㄉㄨㄢ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错字纠正:锯,不能写作“据”。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成语用法:绳锯木断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造句: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
英文翻译: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Little strokes fell down strong oaks.>
其他翻译:<拉>Gutta cavat lapidem, non vi, sed saepe cadendo.
成语故事:宋朝崇阳县令张乖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一次见县衙管理铁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偷了一文钱,张乖崖认为数量虽小但性质严重,必须严惩。该官吏不服,张乖崖判他死刑并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成语“绳锯木断”的扩展资料
1. 绳锯木断,说明了什么?1.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2.绳子质量好3.木头质量差4.这人很闲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用绳锯木断编一个小故事。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绳锯木断是什么意思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是什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人只要有毅力,“勤”字当头,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提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还有一段严峻的故事——
宋朝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十中说: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有一个小吏从库房里出来。张发现他鬓角旁边、头巾下面,有一枚铜钱;一追问,原来那钱是库房里的。乖崖命令给他打板子的处分。那小吏勃然大怒,说:“一个小钱,算得了什么?还值得打我吗?你能打我,总不能杀我吧?”县令立即振笔疾书,判决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并亲自拿起宝剑,走下台阶,把小吏杀了;然后申报上级,对自己进行弹劾。
这里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用来比喻日积月累,积小为大,积少成多的意思。至于这话的来源,还可上溯到汉代——
据《汉书·枚乘传》载:西汉辞赋家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任郎中,曾上书吴王,劝他不要造反,平时应多加小心,才能免除祸胎,立于不败之地。枚乘在“上书”中说:“泰山之 穿石,单极之 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意思是说:泰山的泉水能把石头滴穿,汲水的井绳能将井架磨断。水并不是给石头打眼的钻子,井绳也不是用来拉开木料的锯子,是天长日久不停地摩擦,才使它们这样的。
荀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荀子·劝学篇》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如果切切停停,那就连烂木头也截不断;如果勤奋不停地刻镂,那么金和石头也可以雕出花纹。“锲而不舍”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由此可知,荀子是非常强调主观努力的。既强调别人的主观努力,也强调自己的主观努力。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云:“勤勤雕朽木,细细导蒙泉。”颇堪玩味。也可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无非是一个“勤”字。比起孔子骂学生宰予“朽木不可雕也”,要有更多的思想光彩。
(原载《今昔谈》)(舒宝璋)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绳锯木断,假如真的去做,真的能据断吗?需要多长时间
寓言多是经不起考证的。多粗的绳子?什么材质?拿机器去摩擦?都不是一定的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