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牍”字的成语「案牍之劳」

2023年06月02日成语大全107

成语“案牍之劳”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案牘之勞
成语读音:àn dú zhī láo
成语简拼:ADZL
成语注音:ㄢˋ ㄉㄨˊ ㄓ ㄌㄠ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案牍劳形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成语用法:案牍之劳作宾语;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成语造句:吾徒幸无案牍之劳,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时乎?明·李桢《长安夜行录》

成语“案牍之劳”的扩展资料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之的意思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陋室铭》的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来自gyjslw.com
2. 帮忙吖、案牍之劳造句 案牍之劳 解释 :办理公务的劳累
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最近没有什么案牍之劳,昨天刚刚从上海看“世博会”回来。来自gyjslw.com
3. 无案牍之劳形的案什么意思
案牍,指的是官府的公文案: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来自gyjslw.com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的之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引申:在此「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而「无丝竹之乱耳」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二句相互对照配合,显示(几经贬官的)刘禹锡对官场上的种种虚伪造作应是有些心灰意懒。由此亦可知他所不喜欢的是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呆板繁琐的生活,而不是真的不喜欢「丝竹」|音乐(乐器)。换句话说,真正「乱耳」的不是「丝竹」,而是隐藏在「丝竹」背后的浮华虚伪。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8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