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披麻带孝的成语
成语“披麻带孝”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披麻帶孝成语读音:pī má dài xiào
成语简拼:PMDX
成语注音:ㄆ一 ㄇㄚˊ ㄉㄞˋ ㄒ一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披麻带索、披麻戴孝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3回:“到三日,和尚打起磬子,道场诵经,挑出纸钱去。合家大小都披麻带孝。”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服重孝。
成语用法:披麻带孝作谓语、状语;指哀悼。
成语造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6回:“后来旁人定了个调停之法,要他披麻带孝,扮了孝子去送殡。”
英文翻译:in sackcloth and ashes
成语“披麻带孝”的扩展资料
1. 中国人在办丧事时,为何后人都要披麻戴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家中若有老人长辈去世,有血缘关系的亲在办白喜事也就是丧事时,他的子孙后代都应该披麻戴孝哀悼已经逝去的亲人。这是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美德和传统,在丧事期间,孝子孝孙们披麻戴孝的缅怀长辈,身着白衣孝服来表示自己的心地洁白,不染世尘。暗喻要做个明白事理之人。有的地方还要在洁白的孝服上盖上最粗糙的最廉价的麻布来表达自己无论生活落魄到了什么地步,但是会依旧让老人们走得风风光光,不丢人,同时也暗喻不管自己生活多么不堪,都会做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人。全心全力的为光宗耀祖而努力奋斗。绝不给列祖列宗丢脸吗,以此来向长辈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还有地方里面穿黑色的衣服,头顶白色的孝布或者直接套上白衣,头顶的孝布直接拖到膝盖左右。关于黑衣服有这样的典故。典故是这么说的:从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儿子成家立业后,对婆婆非常不尊重。她们总是在她面前夸耀说:“等母亲去世了,我们要好好享受,让母亲睡在楠木棺材里,穿上红绿相间的衣服,在第七天和第四十九天为母亲唱歌。”老婆婆知道儿子口是心非,想给他们一个教训,履行好做母亲的责任。她把两个儿子叫到父亲跟前说:“我要是死了,你一个子儿也不要花。用破草席把我卷起来,扔到黑水里的一个洞里。但从现在起,你们要看着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林里的猫头鹰住在屋后是怎么生活的,直到我闭上眼睛。两个儿子听说他们不花钱,爽快地答应了。
两兄弟无意去看看乌鸦和猫头鹰是怎么生活的。在他们妈妈的警告下,他们每天下班下班都会情不自禁地注意到它。经过多日的两个儿子发现,原来乌鸦和猫头鹰都在细心地喂自己的儿子。那么,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会和母亲做些什么呢?这只小乌鸦还不错。当她的妈妈老了,她不能飞,也找不到食物,所以她会呆在家里,用食物填满她的嘴。当小乌鸦老了,她会有她自己的孩子来养活她。这种反馈代代相传。
而小猫头鹰却在妈妈老了没用的时候吃了她。更重要的是,小鹰长大后会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吃一口,一代吃另一代。兄弟们看得越多,就越不喜欢它。当我们这样对待我们的母亲,将来我们的孩子这样对待我们时,我们应该做什么?他们不敢想它。他们逐渐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
俗话说:“树想安静,风却不停。”两个儿子正想开始孝敬母亲,但老人刚刚去世,两兄弟都很遗憾。为了表示孝道,在下葬的那天,他们不穿红、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里面穿着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的颜色,穿上麻衣,跪下来祭拜。从此,披麻戴孝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孝道,也让他们永远记住乌鸦和猫头鹰的善孝与恶孝的教训。
披麻戴孝有着深层的意义。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尽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常常教导我们,做人的根本就是尽孝,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给与我们生命,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就是孝顺父母,不做世间的蛆虫。要报以父母的期望去前行。要牢记父母的敦敦教诲。努力的完善自己。做个有良知有勇气担当有孝心的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孝子定会尽心尽力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做亏心事,不给列祖列宗脸上抹黑。不败坏门风。把优良的家规传承下去,以此来光宗耀祖。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人死后,亲人为什么要披麻戴孝,有什么寓意?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那有着多年历史的礼仪传统。要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不得不说的就是中国的丧葬礼仪。在中国,人死后,其亲人要披麻戴孝,以尽哀思。那么亲人的披麻戴孝有什么寓意呢?其实,这主要是来源于一个故事。
相传,在太行山下有一位老婆婆,因老伴去世的早,她便只能跟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可是,待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就再没管过这位老婆婆。虽然嘴上经常说待老婆婆百年之后,要为其大办丧事,可是这位老婆婆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两个儿子不过是嘴上说说。如果自己真的死了的话,是绝对不会有这般待遇。
于是,老婆婆便对那两个儿子说:“我死后,你们不用大办丧事,就随便拿个草席把我裹起来,扔到山上,或者是扔到河里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不会花你们一文钱。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你们每天都要去观察乌鸦和猫头鹰的生活。”
二人一听,二话不说就应下了。之后他们兄弟二人每天都会去观察乌鸦和猫头鹰。
小乌鸦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长大,可是乌鸦妈妈却再也飞不动了,于是小乌鸦每天都会出去找食来喂养妈妈。而猫头鹰就不同了,小猫头鹰长大后,看到妈妈飞不动后,便直接把妈妈吃掉了。更可悲的在后头,那就是当小猫头鹰老了之后,也会被自己的下一代吃掉。
两兄弟看到这里,便决定要好好对待母亲。然而,好景不长,老婆婆很快就去世了,兄弟二人非常伤心,为吧聊表孝心,他二人便模仿乌鸦,身披麻衣,为老婆婆送行。
从那以后,披麻戴孝的习俗就在世间流传了下来。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为什么当有人去世,儿女要披麻带孝?
披麻戴孝的由来: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披麻戴孝的来历是?为什么要用麻呢?
披麻戴孝最初来自《仪礼》,仪礼中规定丧服要使用麻衣,并且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
许多民俗学家认为,丧服的最初意义在于表示某种禁忌。原始社会的先民出于对鬼魂的恐惧心理,担心死者会降祸作祟,为了不被鬼魂辨识,免遭灾祸,在办理丧事时往往披头散发,以泥涂面,衣着也同平时大不一样。到后来随着伦理观念的进步,丧服的意义也逐渐演变为主要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的一种形式,即所谓“饰情之表章”。
扩展资料
《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cuī)、齐衰(齐zī)、大功、小功、缌麻(缌sī)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持斩衰之服的男子全套丧服是:斩衰裳,苴绖(jū dié)、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衰亦作缞,是麻质丧服上衣,裳为下衣。斩是不加缝缉的意思。
齐衰三年的全套丧服是:疏衰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疏衰裳是用每幅四至六升的粗麻布制作的,齐谓衣边经缝缉而显齐整。牡麻绖是用不结子的雄麻的纤维织成的粗麻布带子,也包括首绖、腰绖两种。
大功丧期为九个月,丧服为布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布带,绳屦。这里的布是指稍经锻治的熟麻布,较齐衰用的生麻布细密。妇女不梳髽,布总亦用熟麻布。
小功丧期为五个月,其服饰是布衰裳,澡麻带,绖、冠布缨,吉屦无绚(qú)。小功所用的麻布较大功更细。
缌麻丧期仅为三个月。当时用来制作朝服的最细的麻布每幅十五升,如抽去一半麻缕,就成为缌。因为其细如丝,正适宜用作最轻一等的丧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丧服制度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为什么不能给外人披麻戴孝
因为你不是人家的种,不过没有规定说不能,只要你喜欢,没什么。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人死了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指当长辈去世之时,子孙后代们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色,用以表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
披麻戴孝给死者送行这是一种孝敬死者、尊敬死者体现。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
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扩展资料: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
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
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
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这是取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的说法。
现在的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老人谢世最讲究哭,男的多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女的数数答答,如诉如泣。
也有左邻右舍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你死得好苦呀……”。以后的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尽吐心曲。
凡死者亲友,都可到灵堂前上香,点香三根,如有火苗不能用嘴吹,要用手抖灭。双手插入香米里,跪下叩头四个,站起拱手作揖。上香时,主孝要陪跪。
半夜时分,炒一盘鸡蛋,切一盘刀头肉或死者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拿一双筷子倒三盅酒,筷子一头挨着灵桌,一头搭着碗沿。主孝先将酒洒在地上,跪下叩头四个,然后烧纸叫“叫饭”。
撤下盘盅,香主司将一大把香点燃发给奠酒的。死者的晚辈都可以参加,仪式与上香类似,只多一“筛酒”动作。女性只做“拜拜”不作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戴孝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披麻戴孝的来历
披麻戴孝的来历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南、黄河北岸一带,有一位早年丧夫的老婆婆,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她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但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世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要么扔到黄河里喂鱼,要么扔到太行山上喂狼。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直到现在,这些丧俗多多少少还留有那么一些。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人去世了为何要“披麻戴孝”?
人去世了,不管你有多忙,只要你是他的亲人,你都会披麻戴孝的。
披麻戴孝是一个人孝顺的表现,因为这是一种传统,这代表你是他的亲人。从古到今这个,传统一直流传下来了,所以,人去世了,我们都要披麻戴孝,这也是一种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也是弘扬我们的,中国文化。
披麻戴孝也是一种纪念的形式。人死了,我们肯定会怀念的,不论是自己的亲人,还是自己所崇拜的人,还是自己所敬仰的人,他们的死去是对我们的一种悲伤,我们感到很不快乐,因为在那时我们失去了他们,就感觉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这时的我们,是特别想念他们的。
披麻戴孝也是一种孝顺的形式,因为我们的亲人,从小到大,看着我们长大的,给了我们很多温暖,给了我们很多亲情,这时他们失去了,我们也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们只能用披麻戴孝来表现,我们对他们的孝顺。
披麻戴孝也是一种尊重,因为披麻戴孝,都是我们为比自己很大的人,就是家里面的长辈吧。这也是对他们一种尊重,一种信仰,一种纪念,一种怀念。
人去世了,我们要披麻戴孝。也许你现在的思想很开放,你觉得这没有必要,但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我们就要应该推崇下来。那这是一种优秀的传统,它代表了一种孝顺。对于有古时候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给予传承下来,对于那些不好的传统,我们就应该摒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戴孝是啥讲究?
这是来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老人家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但是家里的三个儿子天天为老人家的后事吵闹,谁也不愿意多处一分钱。
老人家看到这个情况,很伤心。于是,有一天她把三个儿子都叫来,告诉儿子说,她死了之后不需要给她准备棺木,也不需要准备灵堂纸钱,只需要用一个草席把她的失身裹了扔到郊野之外。
儿子因为不需要花钱了就很高兴,但是老人家说她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三个儿子要每天去门口树下看看乌鸦和老鹰。
于是儿子就照办了,每天去看乌鸦和老鹰。他们发现,乌鸦小的时候,老乌鸦到处找食物喂养小乌鸦。等到老乌鸦老了,小乌鸦就反过来找食物喂养老乌鸦。
而老鹰小时候的情况和乌鸦相同,但是老鹰老了之后,小鹰却没有像小乌鸦一样出去找食物,而且是把老乌鸦给吃掉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三个儿子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老母亲,于是赶紧回家找自己的母亲。但是,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母亲已经不在了,他们再没有机会孝顺自己的母亲了。
所以,后来给母亲举行葬礼的时候,为了纪念老母亲的教导,也为了让母亲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选择了跟乌鸦一样颜色的衣服,并且在身上披上了一层麻衣,因为麻衣的颜色跟乌鸦相似。
就这样,这个习俗慢慢就流传下来了,用来表示对死者的一种孝顺和怀念。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披麻戴孝的意思是什么
披麻戴孝披麻戴孝 ( pī má dài xiào )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