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言”的成语「在官言官」
成语“在官言官”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ài guān yán guān成语简拼:ZGYG
成语注音:ㄗㄞˋ ㄍㄨㄢ 一ㄢˊ ㄍㄨ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成语用法:在官言官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处在什么地位就说什么话。
成语“在官言官”的扩展资料
1.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是什么意思在官言官,在府言府的意思:【成语】: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拼音】: zài guān yán guān,zài fǔ yán fǔ【解释】: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出处】: 《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内容来自gyjslw.com
2. 官匪》这两个字的由来?
汉字是象形文字,字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它的来历和含义。东汉古文字学家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书中收录了9353个汉字,但却没有把“官”字收进去。否则今天也轮不到我来解读这个“官”字。笔者姑妄言之,闻者姑妄听之。好,下面言归正传。 “官”字的上面是个宝盖头,依据许慎对其他汉字的解释,宝盖头象征着屋脊。在古篆体的写法里,宝盖头很像今天的“人”字,确与老式瓦屋的屋脊相像。官字的下半部,是个什么部首,笔者不认识,查查《新华字典》也没有,为叙述方便,根据它似吕非吕的特点,就叫它“类吕部”吧。这个类吕部依笔者观察,发现它很像现今官员身边的一些事物: 一、像一面墙上的两道门,象征着官员的官邸或府邸。因为官员一般是从科举走向仕途的,这两道门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形象表述。 二、像一张两头沉的大班桌。改革开放前官员们用的老式办公桌也是这个样子。 三、像两张纸一支笔。表示做官就要舞文弄墨。 四、像两个电脑的显示屏。为什么是两个呢?表示电脑正联着网。现代官员办公正走向无纸化,批阅文件、召开会议均可在网上进行。 有趣的是比尔.盖茨设计的那个在电脑右下方忽闪忽闪的“宽带连接”的图标竟跟中国官字的这个类吕部有几分相像,纯为历史的巧合。 五、像官员们用的那种新潮、高档的折叠式或推拉式双屏手机。表示官员们外界联系很广。 六、像台上摆着的两只麦克风。表示作了官就有话语。 七、像汽车的两个轮子(侧面看)。表示作了官就有公车乘坐。现在有些地方正在搞公车改革,官员不再配置公车,改发交通费,这等好处仍然只有做官才能获得。 八、像一个席地而坐的美女。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形象表述。 九、像两个叠加的英文大写字母“G”。暗示官员们弄不好会被“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交待问题)。 十、像一副脚镣或手铐。暗示官员们若不好自为之甚至有牢狱之灾。 官字的这个类吕部的象征实在太丰富了,读者发挥想象还可以想出很多。这些象征揭示了所有与官员们荣耀与耻辱有关的事物。对于一个具体的官员而言,做官对于他究竟是一生荣耀还是耻辱的开始,全凭官员们自己把握。官员们宜好自为之。 匪字的文化含义:匪里边的非,非也,不,就要去掉,就要消灭。外边加一个框,表示要围捕这一群匪徒,那为什么框的右边要留出空隙呢,为什么不直接框死,说到这一点中国古人的思想就融汇到这个字里边去了。按照我国从古至今的一贯的安抚政策,对待投降的敌人要招安,要给一条出路;另外匪徒中还有一些是老百姓被迫拐上山,强迫意愿下落山为寇,对待这一部分人也要招降,也要给一条出路,所以这个框不能四周框死。在这个框缺一条边,还有另一种战术上的含义。在军事打仗围剿这一具体战术的用法在匪字上也有体现。部队包围了中间的敌人,要留出一条路给敌人“逃生”,三面同时发生战斗和呐喊,敌人定会向没有阻击的地方逃跑。在敌人逃跑的前方,部队在没有包围的一边架上工事(就拿现在的武器说,架上一挺机枪),敌人跑来一个,撂倒一个,按这种打发敌人很快死伤巨大,直到残余匪徒投降。如果把四周框死,匪众就如同被围困到口袋里,四处的力的迸发很容易突破某一边的防守,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求生欲望往往会做出不同寻常的事。所以匪字是我国政治思想和战略思想的结合。(此解释请参考四川李伯清老师的散打评书)内容来自gyjslw.com
3. 文言文翻译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
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的翻译:
潘蕃上奏,思恩应该设置地方官,岑猛交战丢失驻地,应当降职为同知,让他回去驻守旧地。
此句出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潘蕃传,讲的是潘蕃平定土官岑濬(濬,同浚)叛乱的事情。
拓展资料:
原文: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
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茂,莫敢犯。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黎寇符南蛇乱海南,聚众数万。蕃令副使胡富调狼土兵讨斩之,平贼巢千二百余所。论功,进左都御史。已,又平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
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相仇杀,攻陷田州,猛穷乞援。蕃谕濬罢兵,不从,乃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兵十余万,分六哨讨之。濬死,传首军门,斩级四千七百,尽平其地。回军讨平南海县丰湖贼寇褐元祖。
捷闻,玺书嘉劳。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初,蕃去两广,岑猛据田州不肯徙,知府谢湖畏猛悍,亦逗遛。事闻,逮湖诏狱。湖委罪蕃及韦经、毛锐,经复委罪于尚书大夏。刘瑾方恶大夏,遂并逮四人。
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既而瑾从户部郎中庄祥言,遣太监韦霦核广东库藏,奏应解赃罚诸物多朽敝,梧州贮盐利军赏银六十余万两不以时解。
逮问蕃及前总督大夏、前左布政使仁和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罚米输边。瑾诛,蕃以原官致仕。逾六年,卒。方蕃解官归,无屋,税他人宅居之。与乡人饮,露坐花下,醉则任所之。其风致如此。
(节选自《明史·潘蕃传》,有删改)
译文: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历任郎中。云南镇守宦官钱能被巡抚王恕弹劾,诏令潘蕃调查,全部得到此事实情。出任安庆知府,改任郧阳知府。
当时郧阳府治刚设立,陕、洛流民全都聚集到这里。潘蕃全心安抚,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当地人。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的军务。宣扬朝廷的威严信用,蛮人敬畏归服,单车巡行松、茂两地,无人敢冒犯。弘治十四年,晋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
黎寇符南蛇在海南发动叛乱,聚众数万人。潘蕃命令副使胡富调集狼土兵讨伐并斩杀了他,铲平了一千二百多所贼巢。论功行赏,升为左都御史。不久,又平定了势力强大的归善贼寇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互相仇杀,攻陷了田州,岑猛走投无路请求援助。
潘蕃指示岑濬停止用兵,岑濬不听从,潘蕃便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合十多万士兵,分六路讨伐。岑濬被杀死,首级传到军门,一共斩杀岑濬部下四千七百人,全部平定了那个地区。回师讨伐平定了南海县丰湖贼寇褐元祖。捷报传到京城,皇帝下诏嘉奖慰劳。潘蕃上奏,思恩应该设置地方官,岑猛交战丢失驻地,应当降职为同知,让他回去驻守旧地。
兵部尚书刘大夏建议,岑猛凶恶的本性世代相承,不宜回旧地任职,请求在思恩和田州两府都设置地方官,而降岑猛为千户,调到福建。皇帝听从了刘大夏的建议。正德元年的正月,召(潘藩)为南京刑部尚书。当初,潘蕃已离开两广,岑猛占据田州不肯迁移,知府谢湖害怕岑猛凶悍,也拖延不赴任。事情上报,谢湖被逮捕下诏狱(审讯)。
谢湖把罪责推给潘蕃及韦经、毛锐,韦经又把罪责推给尚书刘大夏。刘瑾正讨厌刘大夏,于是将四人一并逮捕。刘大夏因不听从潘蕃的话而获罪,而潘蕃也因不能安抚岑猛而获罪,(二人)都被贬到肃州戍边。随后刘瑾听从户部郎中庄祥的话,派太监韦霦核查广东的库藏,上奏应当押送的诸多赃物和罚收的物品大多朽烂,梧州贮盐所获之利作为军队赏银的六十余万两不按时押送。
逮捕追究潘蕃以及前总督刘大夏、前左布政使仁和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处罚他们把米运送到边疆。刘瑾被诛以后,潘蕃以原官退休。过了六年,去世。当潘蕃解除官职回家后,无屋可住,租借他人的房屋居住。与同乡人饮酒,露天坐在花下,喝醉便任随去什么地方。他的风范就是这样。内容来自gyjslw.com
4.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什么意思?
说自己在兴州当太守如果能像当年谢灵运在永嘉当太守一样久的话,一定能能够使兴州的山水风光也像永嘉那样秀丽希望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各国首脑是如何赞成《德黑兰官言》的?
斯大林和丘吉尔热烈赞同这样一个联合组织,大家一致同意罗斯福竭力坚持的基本原则。于是在《德黑兰官言》中有了下述文字:“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以及所有国家负有创造和平的无上责任,这种和平将获得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拥护,并在未来的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祸患和恐怖。”“我们将寻求所有致力于消灭暴政的人民的国家之合作和积极参加……我们随时欢迎它们自愿加入到这个民主国家的世界大家庭中来。”内容来自gyjslw.com
6. 清朝的官职.中堂相当于什么顺天府尹呢?纪晓岚是什么官他和呻谁牛B?
纪晓岚,嘉庆元年(1796年)七十三岁,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和绅,乾隆四十一年(1771)三月入军机处,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但仅仅军机处一个,就超过了纪晓岚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但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的中枢决策机构。实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不下机构,所以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仍同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达到顶峰的标志。内容来自gyjslw.com
7. 王右军为何不愿为官
王羲之为东晋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书法堪称一绝。他因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被朝廷任命为刺史、右军将军(被称王右军)等。王羲之的为人,就如其书法一样,恣肆奔放,不藏锋芒。特别耐人寻味的是,王羲之在不愿同流合污的境况下,奔到父母坟头发表了一篇辞官宣言《誓墓文》,发出不再苟进的誓言:“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至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曒日!”从此,王羲之挂冠而去,告别官场。
王羲之的辞官一举至少表明,在王羲之眼里,为官只是一种平常的活法;而到父母墓地辞官,则表明他辞官的异常慎重和严肃之意。在一般人看来,辞官而去,与墓中的父母有何挂碍?何必誓墓、惊扰地下安息的魂灵?而深谙道法的王羲之偏偏以这种非同寻常之举,了结了他并不称意的宦缘。
史料显示,王羲之生于“簪缨之族”,深得先辈业绩和名门望族之荫庇,加上其才能超群,故性情率真,敢说敢做敢当。王羲之为官淡泊名利,爱民如子,到任会稽郡守时,正值当地遭受严重旱灾,他先开仓赈饥,救助百姓,然后详列灾情禀报,多次上书皇帝要求减免赋役,为民请命。虽身为地方官,但对国家弊端和涉及百姓之大事,每每直言进谏,因此而触怒贵。他毅然辞官不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虔敬地对九泉之下的父母发表慎重的誓言:如果以后再次为官,就不是你们的儿子,天理难容。光天化日可以作证!
王羲之虔心信道、修道,以纯正之心感受天地造化的自然万物,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并将这种感悟印证到书艺上,他在《书断》中说:“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兰亭》诗中说:“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了神奇秀丽的天台山,山光胜景使其书法也得到润色。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白纸写得铺满房屋。夜深了,他还逐字细看琢磨,对自己所书之字还是不甚满意,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毛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的对他说:“你的字写的不错呀!”王羲之说:“哪里哪里!笔力不足,请老丈多多指教。”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老人提笔写了一个“永”字,说:“我看你志坚心诚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把这个‘永’字写好,书法的真功夫就在其中。”老人给他一笔一笔讲解了笔划和框架结构,并告诉他写字要净心,要永远保持高洁的心境。王羲之顿觉心明眼亮,连连拜谢先生教诲之恩,再看时老人已飘然离去。王羲之急忙问道:“先生家所居何处?”只听空中隐约传来“卿的书法感动我,我乃天台白云……”。王羲之从此练字更加勤奋,就住在山中岩洞里静心写道经。
王羲之书品亦如人品,李白曾称赞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王右军》);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而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王羲之传论》,不仅评价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倡导天下习其字体,尤其隶书,而且称其性格“以骨鲠称”。王羲之以他的为官和书法之道验证了“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的古训,他身处乱世,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彰显出古代仕人之正气和风骨。
王羲之在离乱中全身而退,得益于他的道教信仰;他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亦与他崇道信道,书、道合一密切相关。他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之真谛,他以一个圣者式的超脱,装点了他优雅高洁的人生,他到父母墓地发表辞官宣言《誓墓文》等的传奇故事与他的书法艺术一样流芳千古。内容来自gyjslw.com
8. 带“官”字的成语褒义的
带“官”字的成语褒义的:
【达官贵人】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官贵要】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官显宦】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达官要人】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官不易方】方:标准,准则。掌握政的人不改变行政方针。形容政局稳定,政策得人心。
【官法如炉】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官复原职】被罢了官的人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的职位。
【高官厚禄】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高官极品】官位居最高等。
【官高爵显】爵:爵位,官爵;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贵官显宦】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官清法正】清:清廉。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
【官清毡冷】毡:毡子。形容为官清廉的人,生活清苦。
【官清似水】指为官清廉,如同白水一样清明。
【官事官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官运亨通】官运:官场中的运气;亨通:顺利。指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加官晋爵】加封官阶,晋升爵位。晋:晋升。
【加官进爵】爵:爵位,君主国家封贵族的等级。旧时指官职提升。
【加官进禄】提升官职,增加俸禄。
【加官进位】加官:指官阶晋升;进:增加。晋升官职,增加俸禄。
【进禄加官】指进升官位增加俸禄。
【设官分职】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
【天官赐福】天官: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旧时祈福消灾的吉利话。
【尊官厚禄】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内容来自gyjslw.com
9. 内官的包含职位
1、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杜预 注:“内官,近官。” 孔颖达 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2、宫中的女官。《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嫔也。”3、宦官,太监。《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 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清 尤侗 《王先生》诗:“不见 高皇 竖铁牌,内官不许干朝政。”4、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余为外官。”5、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旧唐书·韦嗣立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内容来自gyjslw.com
10. 什么字什么官
没有找到“什么字什么官”
有成语:
在官言官
[zài guān yán guān]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地上天官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能不称官 才能跟职位不相称。
因任授官 根据才能授予官职。
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厚禄高官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进禄加官 指进升官位增加俸禄。
买爵贩官 犹言买官鬻爵。指买卖官爵。
卖爵鬻官 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
以党举官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以人择官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内容来自gyjslw.com
11. 古代鄉官和鄉吏的區別
首先,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吏相对于官而言是明确无误的下等人。吏的身份,从元杂剧中角色的相互称呼中也可以看出,平民百姓们遇事相求时,习惯上尊称外郎、孔目们为“外郎哥哥”,“孔目哥哥”,按例不跪,而进了衙门遇到官,必须尊称“大人”、“老爷”,必须下跪。吏见官时虽然不必每次下跪,但官是可以斥令吏跪下讲话的;自然,书吏之间一般以兄弟相称,却断断不可称县令为兄弟,“县令哥哥”这样的称呼绝对听不到。换言之,虽然同样在衙门里办事,官与吏之间实际上等同于官和民的关系。古代的官场中有“官”和“吏”的区别。官之所以为官,在于可以“管”人,掌握人的命运,包括“吏”的命运。“吏”是做事的,比如那些班头、文书先生、账簿先生、师爷等等,虽然管的事大小不同,多少不同,但都可以影响到一些事情能不能办、如何办、办得顺不顺利等。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公务员中间阶层群体,可以看做现代的“吏阶层”,是相对于’官’而言。其次,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所谓“一朝把握,便将令来行”是也。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所谓“学成文武术,售与帝王家”是也。如果我们不嫌牵强的话,也可以说: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最后,是他们的不同归宿。这归宿简言之就是官流吏留。过去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则不然,用清人阮葵生的话说“吏则土著世守”(《茶余客话·论吏道》)。官是外来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没坐热即去,而吏扎根在此,老子做完儿子做。这种不同的归宿,其好处在于:因为官是流动的,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形成他的力网络,进而鱼肉百姓;而吏则因为是当地的,熟悉该地风俗人情,因而也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又因为他只是一个政策执行者,没有大,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其贪污腐败。内容来自gyjslw.com
12. 各国首脑是如何赞成《德黑兰官言》的?
斯大林和丘吉尔热烈赞同这样一个联合组织,大家一致同意罗斯福竭力坚持的基本原则。于是在《德黑兰官言》中有了下述文字:“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以及所有国家负有创造和平的无上责任,这种和平将获得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拥护,并在未来的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祸患和恐怖。”“我们将寻求所有致力于消灭暴政的人民的国家之合作和积极参加……我们随时欢迎它们自愿加入到这个民主国家的世界大家庭中来。”内容来自gyjslw.com
13. 在官言官近义词
【成语】: 在官言官【拼音】: zài guān yán guān【解释】: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出处】: 《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近义词】: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