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随()”的成语「执鞭随蹬」

2023年06月13日成语大全47

成语“执鞭随蹬”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语简拼:ZBSD
成语注音:ㄓˊ ㄅ一ㄢ ㄙㄨㄟˊ ㄉㄥ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执鞭随镫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成语用法:执鞭随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蹬,死亦甘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成语“执鞭随蹬”的扩展资料

1. 执鞭随镫有什么含义?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执鞭随镫就是忠心跟随的意思,常常用来比喻人因为仰慕跟甘心追随他人;执鞭随镫这个典故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执鞭随镫这个典故的两位主人公便是周仓和关羽,当时周仓对关羽十分仰慕,后来便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追随了关羽,而后便成为了蜀汉的一名大将,终生都在给关羽和蜀汉效力,从未有过二心。
最开始的时候,周仓本来是黄巾起义军的一员,后来又在一座山头当了土匪。周仓这个人物不仅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在《山西通志》中也出现过,但是最威的《三国志》中却没有记载,所以周仓大约是一位不知原型的虚拟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周仓本来一腔热血加入了黄巾起义军,后来又跟裴元绍合伙占山为王,当起了山匪头子,常年在山头以打劫为生。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对关羽十分仰慕的周仓便毫不犹豫地决定要跟随关羽。当时关羽正在与裴元绍交谈,从裴元绍处得知周仓也在,此时的周仓便主动带着手下的人来找关羽,在见到关羽后又主动下马参拜关羽,并向关羽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关羽为此十分感动,于是便答应了周仓。
然而,关羽虽然答允了周仓,却又在询问甘夫人意见的时候动摇了。甘夫人问关羽:“你此前拒绝了想要追随你的廖化,为何这次又要接纳周仓呢?”关羽听了不知如何应对,于是便拒绝了周仓。然而,周仓追随关羽的心思十分坚决,被关羽拒绝以后,周仓依然不愿意放弃,而是继续游说关羽,在周仓的不懈努力下,关羽这才下定决心收纳了周仓,这边是“执鞭随镫”的典故。摘自gyjslw.com
2. “执鞭随镫”这个成语出自
三国演义
执鞭随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执而不化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遥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摘自gyjslw.com
3. 形容追随的成语有哪些?
[鞍前马后] ān qián mǎ hòu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杖履相从] zhàng lǚ xiāng cóng 指追随左右。
[附骥攀鳞] fù jì pān lín 比喻追随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
[执鞭随镫] zhí biān suí dèng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执鞭随蹬] zhí biān suí dèng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执鞭坠镫] zhí biān zhuì dèng 亦作“执鞭随镫”。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
[趋炎附势] qū yán fù shì 趋:奔走;炎:热,比喻势。奉承和依附有有势的人。
[攀龙附凤] pān lóng fù fèng 指巴结投靠有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曲意逢迎] qū yì féng yíng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摘自gyjslw.com
4. 论语中的成语(出处及原句,简短的解释)要超过一百个
论语中的成语,总结如下:
1 不亦乐乎 《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 犯上作乱 《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 《学而》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 《学而》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 《学而》
原文:同上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 《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 《学而》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 《学而》
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
9慎终追远 《学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 《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 《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 《为政》
原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 《为政》
原文:三十而立
翻译: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 《为政》
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 《为政》
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 《为政》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义: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 《为政》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成语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 《为政》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 《为政》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会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成语义: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 《为政》
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诗经》的内容,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内容。
成语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 《为政》
原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研读邪说,那是残害自己。
成语义: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 《为政》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 《八佾》
原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诗经》中的《关雎》篇的内容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成语义: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26 不咎既往 《八佾》
原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语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 《八佾》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翻译:孔子谈到韶乐说:“美极了,又好极了。”谈到武乐时说:“美极了,还不够好。”
成语义: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 《八佾》
原文:或问 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翻译:有人问孔子举行“ 祭”的由来。孔子说:“不知道。能懂这种道理的人治理天下,会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成语义: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 《八佾》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杞国去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宋国却不足以作为考证的证明。因为文字资料不足,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也不多。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它来作考证的证明了。
成语义: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比喻事情缺乏足够的证据。
30绘事后素 《八佾》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成语义: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1朝闻夕死 《里仁》
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明白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成语义: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32 恶衣恶食 《里仁》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33 观过知仁 《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孔子说:“人犯的错误,同他那一类人是一样的。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成语义: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34 见贤思齐 《里仁》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义: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35 讷言敏行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而要敏捷地行动。”
成语义:语言迟缓,行动敏捷。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36无适无莫 《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翻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37 一以贯之 《里仁》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翻译: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穿始终的。
成语义: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38 造次颠沛 《里仁》
原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君子一刻也不能违背仁德,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照仁德的要求去做。
成语义:指匆忙不安定。
39流离颠沛 《里仁》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形容生活困苦而到处流浪。
40 安老怀少 《公冶长》
原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使老人们生活安定,朋友们互相信任,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和爱护。
成语义: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41不耻下问 《公冶长》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因为他聪明而又喜欢学习,遇见比自己差的人,也肯于向他虚心求教,不以为耻辱,所以他的谥号叫做‘文’。
成语义: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42不念旧恶 《公冶长》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孔子说:“伯夷、不记住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的仇怨因此减少。
成语义:不记住或不计较别人过的错误或个人间的仇怨。
43 斐然成章 《公冶长》
原文: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翻译:我家乡的学生们,志向远大,心气骄傲,而行为粗简,文采都有较高的成就。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教导他们。
成语义:①富有文采。多形容文章的文辞生动。②形容成绩或声名显著。含褒义。
44 计过自讼 《公冶长》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翻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过能够看到自身的错误而从内心自责的人。”
成语义:省查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45 善与人交 《公冶长》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翻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同别人交往,和他相处的时间愈久别人就愈敬重他。”
成语义:善于跟别人结成朋友。
46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原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翻译: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对于人我是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成语义: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指看人是否言行一致。
47 闻一知十 《公冶长》
原文: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翻译: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测出两件事。
成语义:听到一点就由此此推求而知道十点。形容非常聪明。
48 朽木不雕 《公冶长》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翻译: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去谴责他呢?“
成语义: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②比喻人不堪造就。
49朽木粪土 《公冶长》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收拾的东西。
50 喜怒不形于色 《公冶长》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翻译: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三次担任宰相,没有表现出高兴的神情;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的神色。每次罢免时一定把自己旧日的一切政令公务都告诉新任宰相。
成语义:高兴和愤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51 三思而后行 《公冶长》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翻译:季文子要三次考虑后才做某一件事情。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成语义:原指经过三次考虑,然后去做。后泛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52 愚不可及 《公冶长》
原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宁武子,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聪明;当国家昏庸无道时,他就装愚蠢。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那种装愚,别人可就赶不上了。
成语义: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后指极其愚笨。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53博施济众 《雍也》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翻译: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施以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德吗?”
成语义: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54 不改其乐 《雍也》
原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一竹筒粗饭,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不巷子里,一般人都无法忍受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成语义:不改变自己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55 乘肥衣轻 《雍也》
原文: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翻译: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贵重的皮衣。
成语义:驾驭肥壮的马,身穿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56 从井救人 《雍也》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翻译: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虽然告诉他:‘一位有仁德的人掉到井里啦。’他会跟着跳下去吗?”
成语义:跟着落下井的人下井去,以营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不讲方式、不计后果没给别人带来好处而徒然损害自己。比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57箪食瓢饮 《雍也》
原文:同54
翻译:同54
成语义:一箪食,一瓢水。形容生活贫苦。
58 敬而远之 《雍也》
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翻译:孔子说:“心倡导人民遵守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又要远离它不要沉迷,这就可以说是聪明啦。”
成语义:尊敬他而又有所顾忌而不去接近他。既不得罪他,也不接近。
59乐山乐水 《雍也》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长寿。”
成语义:
60 立人达人 《雍也》
原文:夫仁者,已欲立则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翻译:作为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呀。
成语义: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61 能近取譬 《雍也》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62 文质彬彬 《雍也》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成语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不仅文雅,而且懂礼貌。
63先难后获 《雍也》
原文: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翻译:有仁德的人,首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获得的结果放在后边全不计较,便可以说是‘仁’啊。
成语义:先辛苦而后收获。形容不坐享其成。
64 周贫济乏 《雍也》
原文: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翻译:我听说过,君子应救济急需要的人,而救济已经富裕的人。
成语义: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
65浮云富贵 《述而》
原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那些荣华富贵如同天上的云彩。
成语义: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
66 诲人不倦 《述而》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接解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有哪些呢?”
成语义:教导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导别耐心。
67 举一反三 《述而》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点拔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相关三点,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68 乐以忘忧 《述而》
原文: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你为会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时,竟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就忘记了忧愁,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成语义:快乐的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69乐在其中 《述而》
原文: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吃粗食,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成语义:快乐就在这里。
70临事而惧 《述而》
成语义: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原文: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斗,没有船要趟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和我一起的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善于筹划谋略的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71暴虎冯河 《述而》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①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②比喻果敢勇猛。
72 求仁得仁 《述而》
原文: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翻译: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不有什么怨恨呢?
成语义:寻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理想、愿望都已实现,如愿以偿。
73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块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改正。
74 述而不作 《述而》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传述旧知识而不创作新知识,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成语义: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新,指没有新的见解。
75 信而好古 《述而》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
76学而不厌 《述而》
原文:同66
翻译:同66
成语义: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77一隅三反 《述而》
原文:同67
翻译:同67
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即举一反三。
78饮水曲肱 《述而》
原文:同69
翻译:同69
成语义: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79用行舍藏 《述而》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翻译: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去;不任用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啊!”
成语义:被任命进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被任用时就退隐。
80 执鞭随蹬 《述而》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就是去当一名拿着马鞭的驭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取,我还是做我爱好的事情吧。”
成语义:手执马鞭,跟在马蹬旁边。比喻追随左右,尽心效力。
8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追不上,追上了不恐怕再失去它。
成语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还怕又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8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同成语义。
成语义:不居于某种职位,就不用去谋划有关的事务。
83 笃志好学 《泰伯》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翻译: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治国做人之道,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在哪里居住。
成语义:一心一意爱好学习。
84 犯而不校 《泰伯》
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学问多的向学问少的人询问;有才能却像没有,学问充盈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了也不去计较。我从前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成语义: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85 六尺之孤 《泰伯》
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翻译:曾子说:“能够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能够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坚守气节不动摇屈服。”
成语义:尚未长大成年的孤儿。
8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原文:曾子言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翻译:曾子说:“人到临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形容临终嘱咐之言。
87 死而后已 《泰伯》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仁德的人,胸怀不能不宽广,意志不能不坚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仁’作为自已的任务,不也是很重要的吗?直到死了才停止,不也是很久的?”
成语义:到死才停止。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88 战战兢兢 《泰伯》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翻译:曾子病重,召集弟子说:“看看我的脚和手,有没有毁伤的地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像站在深渊的旁边,又像走在薄冰之上。”
成语义: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89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泰伯》
原文:同上
翻译:同上
成语义:好像面对深渊,又好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处于危险的境地,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90 不舍昼夜 《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说:“时间流逝就像这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地奔流。”
成语义:不分白天黑夜。日夜不停。比喻夜以继日。
9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
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成语义:原指吃米不满足于舂得细,吃鱼、肉不满足于切得细。后来形容食物精细做,极其讲究。
92 春风沂水 《先进》
原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土雩,咏而归。
翻译: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一路回来。
成语义: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93 成人之美 《颜渊》
原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翻译: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做坏事。小人与这相反。
成语义: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实现其愿望。
9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原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95 驷不及舌 《颜渊》
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成语义: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戒说话应当慎重。
96 驷马难追 《颜渊》
成语义: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出口,不可挽回。
97 刚毅木讷 《子路》
原文:子曰:“刚、勇、木、讷,近仁。”
翻译:孔子说:刚直、勇敢、质朴老实,语言谨慎,接近于仁。
成语义:刚直果断,朴实慎重。
98 大言不惭 《宪问》
原文: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翻译: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实际去做就困难了。
成语义:说大话不知知道害羞。
99 谲而不正 《宪问》
原文: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翻译:晋文公诡诈不正派,齐桓公正而不诡诈。
成语义:诡诈而不正派。
100 一匡天下 《宪问》
原文: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
翻译: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
成语义: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摘自gyjslw.com
5. 成语第三个字是随
第三个字是随的成语:
傍花随柳
【拼音】:bàng huā suí liǔ
【解释】:形容春游的快乐。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示例】:幸居同泗水之滨,况地接九山之胜,尽可~,庶几游目聘怀。
★明·陶宗仪《辍耕录·真率会》
【近义词】:傍柳随花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狎妓
彩凤随鸦
【拼音】:cǎi fèng suí yā
【解释】:凤:凤凰;鸦:乌鸦。美丽的凤鸟跟了丑陋的乌鸦。比喻女子嫁给才貌配不上好的人。
【出处】:宋·祝穆《事文类聚》:“杜大中起于行伍,妾能词,有‘彩凤随鸦’之句,杜怒曰:‘鸦且打凤’。”
【示例】:自从加克娶了姑娘,人人都道~,不免纷纷议论。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
【近义词】:嫁鸡随鸡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淑女嫁鄙男
飞蓬随风
【拼音】:fēi péng suí fēng
【解释】: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永览前戒。”
【示例】:你不能抱~的态度得过且过。
【近义词】:飞蓬乘风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没主见
甘雨随车
【拼音】:gān yǔ suí chē
【解释】:车行到哪里,及时寸就下到哪里。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出处】: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回赴,雨随车而下。”
【示例】:~,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唐·骆宾王《上兖州启》
【语法】:作谓语;比喻德政广被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拼音】:jià jī suí jī,jià gǒu suí gǒu
【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出处】:宋·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示例】:你难道没听见人说,“~”,那里个个都象你大姐做娘娘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泼水难收、嫁鸡逐鸡,嫁犬逐犬
【语法】:作定语、主语、分句;用于女性
如影随形
【拼音】:rú yǐng suí xíng
【解释】: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示例】:善恶昭彰,~。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近义词】:形影不离、亲密无间
【反义词】:格格不入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关系密切
入乡随俗
【拼音】:rù xiāng suí sú
【解释】: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示例】: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一层层地慢慢来。
★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
【近义词】:入境问俗、因地制宜
【语法】:作宾语、分句;指顺从当地的习俗
执鞭随蹬
【拼音】:zhí biān suí dèng
【解释】: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示例】: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死亦甘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执鞭随镫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比肩随踵
【拼音】:bǐ jiān suí zhǒng
【解释】: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示例】:
【近义词】:比肩继踵、比肩连袂
【反义词】:断断续续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采凤随鸦
【拼音】:cǎi fèng suí yā
【解释】: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远不如自己的男人。
丹漆随梦
【拼音】:dān qī suí mèng
【解释】:指追随前哲。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示例】:丹漆应随梦,珠囊岂浪传。
★清·钱谦益《和遵王感怀述德四十韵》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追随前哲
俯仰随人
【拼音】:fǔ yǎng suí rén
【解释】: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出处】: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示例】:纵横自有凌云笔,~亦可怜。 ★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一
【近义词】:俯仰由人、俯仰于人
【语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甘分随时
【拼音】:gān fèn suí shí
【解释】: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出处】:元·无名氏《谇范叔》楔子:“常则是半生忙不遂,我平生志,居陋巷甘分随时。”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嫁狗随狗
【拼音】:jià gǒu suí gǒu
【解释】: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出处】:宋·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示例】:女孩子不能有~的思想。
【近义词】:嫁狗逐狗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女性
适俗随时
【拼音】:shì sú suí shí
【解释】:犹言顺应时俗。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案绰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乖夫适俗随时之义。”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飘茵随溷
【拼音】:piāo yīn suí hùn
【解释】: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同“飘茵堕溷”。
【出处】:清·吴梅《风洞山·殉烈》:“虽然是苦结局伤心断魂,煞强如没收煞飘茵随溷。”
【近义词】:飘茵堕溷、飘茵落溷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顺时随俗
【拼音】:shùn shí suí sú
【解释】: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出处】:《陈书·姚察传》:“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其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近义词】:入乡随俗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随地随时
【拼音】:suí dì suí shí
【解释】: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同“随时随地”。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近义词】:随时随地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时时刻刻
随时随地
【拼音】:suí shí suí dì
【解释】: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出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示例】:有人向他建议:多招募民间乡勇,分散在宁波、镇海、定海附近,~以小队水陆分扰乱人。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近义词】:随地随时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时时刻刻
随寓随安
【拼音】:suí yù suí ān
【解释】:犹言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宋·魏了翁《浪淘沙》词:“世念久阑珊,随寓随安。人情犹望衮衣还。”
【近义词】:随寓而安、随遇而安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能顺应环境
枉直随形
【拼音】:wǎng zhí suí xíng
【解释】:指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
【出处】:《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修短随化
【拼音】:xiū ǎn suí huà
【解释】: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执鞭随镫
【拼音】:zhí biān suí dèng
【解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望爷爷收录,小人情愿~。”
【近义词】:执鞭坠镫、鞍前马后
【语法】:作谓语;表示倾心追随
逐浪随波
【拼音】:zhú làng suí bō
【解释】:逐浪:追逐浪潮;随波:随顺波流。喻指一个人缺乏主见,总是随顺时尚,人云亦云。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漂俱灭者亦甚众多。”
【示例】:群飞独宿水中央,~羽半伤。
★陈衍《元诗纪事·宋无》
【近义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没主见
逐影随波
【拼音】:zhú yǐng suí bō
【解释】: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近义词】:随波逐流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摘自gyjslw.com
6. “执鞭随镫”这个成语出自
三国演义
执鞭随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执而不化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遥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9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