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敬()()()”「敬天爱民」
成语“敬天爱民”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ìng tiān ài mín成语简拼:JTAM
成语注音:ㄐ一ㄥˋ ㄊ一ㄢ ㄞˋ ㄇ一ㄣ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成语用法:敬天爱民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君王等。
成语造句:《明史·王竑传》:“陛下嗣位以来,非不敬天爱民,而天变民穷特甚者,臣窃恐圣德虽修而未至,大伦虽正而未笃。”
成语“敬天爱民”的扩展资料
1. 人为什么要信神,可是却不承认神的存在?似乎这是无神论者的一个矛盾,其实他们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是信神的,只是目前中国长期以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为主流,所有形成整个社会在讨论现实是不能够承认神的存在。所以,他们在发现被造的痕迹时,会发出类似:“鬼斧神工”、“造物主的神奇”等等词句。摘自gyjslw.com
2. 形容爱护的成语
【爱才好士】:爱护、看重人才。
【爱才怜弱】:爱护人才,怜惜弱者。
【爱老慈幼】:爱护老人和儿童。
【爱民如子】: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爱民恤物】: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爱人好士】:爱护、重视人才。
【爱人利物】: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爱人以德】: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爱如己出】: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爱之必以其道】: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多指父母疼爱子女必须注意方法得当。
【不着疼热】:犹言无关痛痒。指不体贴爱护。
【含血吮疮】:吮:用嘴吸。用嘴把病人疮里的脓血吸出来。旧时形容将领关怀、爱护自己手下的士兵。
【济世爱民】:拯济时世,爱护人民。
【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节用爱人】: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洁己爱人】:指洁身自好,爱护他人。
【敬老爱幼】:敬:尊敬;爱: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敬老慈少】: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慈幼】: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敬老慈稚】: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慈穉】: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同“敬老慈幼”。
【敬上爱下】: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
【敬上接下】: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敬天爱民】: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敬贤爱士】: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敬贤重士】: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同“敬贤爱士”。
【君子爱人以德】: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怜贫惜贱】:怜:怜悯;惜:爱惜;贱:地位低下。怜悯贫穷的人,爱护地位低下的人。
【怜贫惜老】: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牛羊勿践】: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仁民爱物】: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视人如子】: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同“视民如子”。
【守身如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守身若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同“守身如玉”。
【推诚爱物】:物:指他人。拿出真心去爱护他人。指以真诚的心意爱别人。
【惜孤念寡】:爱护孤儿,怜惜寡妇。泛指给孤苦无依者的同情和帮助。
【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拥政爱民】: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忧国爱民】: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爱护。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约己爱民】:约束自己,爱护百姓。
【知疼着热】:着:感受。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尊老爱幼】: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尊贤爱才】:尊重和爱护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尊贤爱物】:尊敬贤才,爱护人民,指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摘自gyjslw.com
3. 墨子中提到上敬天,下爱民,为什么还要奉鬼神
这几点并不冲突,墨子提出奉鬼神,是让人们,尤其是统治者有所敬畏,不能胡作非为。摘自gyjslw.com
4. 带尊敬的敬的成语
毕恭毕敬、来 肃然起敬、 敬业乐自群、 恭恭敬敬、 敬而远之、 恭敬不如从命、 敬酒不吃吃罚酒、 相敬如宾、 敬天爱民、 你敬我爱、 敬老慈幼、 敬如上宾、 敬陈管见、 敬事后食、 钦敬之忱、 必恭必敬、 敬授民时、 厮敬厮爱、 敬时爱日、 小心敬慎...摘自gyjslw.com
5. 太清宫为什么是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
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人。拜王重阳为师,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蒙古太祖二十二年(金朝正大四年、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在逝世一周年,他的弟子将他安葬在长春宫内的处顺堂。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赠封他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丘处机曾三次到崂山布道。1195年,丘处机同刘处玄等北七真人首次由昆嵛山来崂山太清宫等处传道谈玄,道众大悦,各受戒律,在太清宫三皇殿后之巨石上留有诗刻 10首。 1208年,丘处机由今山东省莱阳抵莱西望城永真观,又转道来崂山,吟诗20首,并将崂山改名“鳌山”,这20首诗于同年3月镌于白龙洞额之上。 1209年,丘处机又自胶州应崂山道众之邀再次来崂山,这是他第三次来崂山。据考,这次是从海上乘舟船而来,靠岸后率众上至南天门,在南天门上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法事活动。丘处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崂山常常见景生情,即兴赋诗,在南天门的法事活动过程中,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词中尽数描写南天门高险之状和法事活动的壮观情景,镌于上清宫石上,又作诗10首,镌于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浑元石上。这样,丘处机在崂山一共留下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全部镌于山岩之上,都以“长春真人”的名号题序。丘处机(1148--1227),字密通,道号长春子,中国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1148年(农历正月初九日)生於山东登州栖霞。19岁出家宁海昆嵛山,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1170年春,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1172年将王重阳迁葬终南山。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在姜子牙钓鱼的磻溪穴居7年,以待随缘行事,济世救民,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1195年丘处机等全真七子从胶东昆嵛山来崂山传道,从此崂山道教皈依全真教。1208年到1209年,丘处机两次来到崂山。他在道学研修方面造诣很深,在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使崂山成为道教主要丛林。他对养生学颇有研究,著有《养生消息论》。他的诗词书法功底也很深厚,仅在崂山就留下40余首诗词,其中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最为出名。 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处机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诫。名声大振。1191年(金明昌二年)秋,丘处机东归故里,修建了一处修道之所,金章宗皇帝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因该宫地处滨都里村,栖霞人俗称之滨都宫。1203年刘处玄逝世,丘处机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丘处机掌教时间长达二十四年,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在1203至1219年间,他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南宋和金朝政府屡次诏请丘处机赴朝,但他都没有前往。丘处机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敬重,年逾七旬,西游万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当成吉思汗问他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他说“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又问及长生之药时,他说“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问他治国之道时,他说“治天下之道,以敬天爱民为本”句句诚实可信,由于丘处机循循善诱的说教,对成吉思汗思想多有所触动,认为:“神仙是言,正合朕心。”尊呼他为“国师神仙”他还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丘处机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主张遍谕各地。1224年春天,丘处机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赐“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摘自gyjslw.com
6. 翻译: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丘处机就回答,应该把敬畏上天、爱护人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