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入”的成语「披发入山」
成语“披发入山”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pī fā rù shān成语简拼:PFRS
成语注音:ㄆ一 ㄈㄚ ㄖㄨˋ ㄕㄢ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被发入山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成语用法:披发入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吾其披发入山,不复问人间事乎!”
成语“披发入山”的扩展资料
1. 三气周瑜的原文典故曹操闻之大喜,遂问其计。程昱曰:“东吴倚仗者,周瑜也。丞相就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乘此相并,却作良图。”操曰:“仲德之言,正合孤意。”当日召华歆上台,重加赏赐,封为大理寺少卿。程昱曰:“丞相在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未尝动心;今闻刘备得了荆州,何以惊耶?”操曰;“刘备人中之龙也,平生未尝得水;今得荆州,如困龙而入大海。孤安得不动心哉!”即日颁诏,加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江夏太守,命使起程。文武尽醉。筵散,操回许都。使命径至东吴,周瑜、程普各受其职。瑜自领南郡,更思向日之仇,如何不报?遂上疏与吴侯,令鲁肃去取荆州。孙唤肃曰:“当初汝保荆州来,今日刘备又是我妹夫,迁延不还,等待何时?”肃曰:“文书上明白写着,得了西川便还。”叱曰:“只说取川,到今又不动兵,不等老了人!”肃曰:“某愿取之。”遂辞下船,投荆州而来。却说玄德与孔明在荆州广聚粮草,调练军马,远近之士多有归之。忽报鲁肃到,玄德问孔明曰:“子敬此来何意?”孔明曰:“昨者,孙表主公为荆州牧,此是惧曹操之计。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此是令俺自相吞并之意也。他使两处兴兵,于中便来取事。今鲁肃此来,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职,又要夺荆州之计。”玄德曰:“ 如何抵对?”孔明曰:“若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放声大哭。将自哭到悲切之此,亮自出来解劝。”计会已定,远接鲁肃,来到堂上,谦让坐次。肃曰:“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即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玄德曰:“如何太谦?”只念旧交,让肃坐于侧。茶罢,肃开言曰:‘今奉吴侯钧命,为荆州一事而来。自信许多时了,未蒙见还。今日既然结了亲眷,合宜交付最好。”玄德闻知,掩面大哭。肃大惊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声不绝。孔明从屏风后出曰:“亮听之久矣。子敬知吾主人哭的缘故么?”肃曰:“某实不知。”孔明曰:“有何难见?当初我主人借荆州时,许下取得西州时便还。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我主人兄弟,一般都是汉朝骨肉,若要兴兵去取他城池时,恐被万人唾骂;若要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若不还时,于舅舅面上不好看。事实两难,因此泪出痛肠,只得恸哭。”孔明说罢,耸动玄德衷情,真个捶胸顿足,放声而哭。鲁肃起身劝曰:“皇叔且休烦恼,与孔明从长计议。”孔明曰:“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勿惜一言之劳,将此烦恼情节,恳告尊亲,再容几时。”肃曰:“倘吴侯不从,如之奈何?”孔明曰:“吴侯既以亲妹聘嫁皇叔,安得不从乎?望子敬诚为之。”鲁肃是个宽仁长者,见玄德哀痛至甚,只得应允。玄德、孔明拜谢。宴毕,送肃下船。径到柴桑,见了周瑜,尽言其事。周瑜顿足曰:“子敬又中诸葛亮之计也!当初刘备依刘表时,常有吞并之意,何况西川刘璋乎?似此推调,未免累及老兄矣。吾有一计,使诸葛亮不能出吾计,子敬便当一行。”肃曰:“愿闻妙策。”瑜曰:“子敬不必去见吴侯,再去荆州对刘备说,既然吴侯结为亲眷,使是一家;若不忍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军发马去取。取得西川时,以为嫁资,却把荆州交还东吴。此计如何?”肃曰:“西川迢递,取之非易。都督此计,莫非不可?” 瑜笑曰:“子敬真长者也。你道我真个去取西川与他?非也。只以此为名,实欲去取荆州,且教他不做准备。东吴军马收川,路过荆州,刘备必然劳军,就问他索要钱粮。兵到城下,一鼓平收,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祸。”鲁肃拜辞,再往荆州来。玄德忙与孔明商议。孔明曰:“必是不曾见吴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计又来。但说的话,主人只看我点头,满口应承。”计会已毕,接鲁肃入。肃曰:“某回见吴侯,把皇叔言语尽情禀了。吴侯甚是称赞皇叔仁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发马,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却换荆州。想念爱亲之故,以此为嫁资。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付些钱粮。”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非亲不解其祸,难得吴候好心!”玄德拱手称谢曰:“此皆是子敬之赠,一言称谢难尽!”孔明曰:“如雄师到日,即当远远犒劳。”鲁肃暗喜,自回。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郎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来取荆州也。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便就杀入城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宽心,便收拾窝弩,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唤赵云听了计:“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玄德大喜,自作准备。却说鲁肃回见周瑜,说玄德、孔明欢喜一节,准备出城劳军。瑜大笑曰:“原来今番也中吾计!”便救鲁肃诉禀吴侯,差人交割城子,并遣程普引军接应。周瑜此时箭疮结了白痂,浓水无出,身躯无事,调遣甘宁为先锋,自与徐盛、丁奉为第二,凌统、吕蒙为后队,水陆进兵五万,望荆州而来。周瑜自在船中,时复欢笑,以为孔明中计。水军二万五千人迤逦进发,前军至夏口。周瑜问:“前面有远接之人否?”人报皇叔使糜竺来见都督。瑜唤至,问劳军如何。竺曰:“主公皆准备下应付钱粮,陆续起运。”瑜曰;“皇叔何在?”竺曰:“荆州城门外相等,与都督把盏。”瑜曰:“今为汝家事,劳军之礼,休得轻易。”糜竺领了言语先回。战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进。看看至公安,并不见一只军船,又无一人远接,周瑜在那军中,趱上船只,离荆州十余里,只见江面上静荡荡的。哨探的回报:“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人之影。”周瑜教船傍岸。瑜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盛、丁奉一般军官,皆上马随行,虎贲千余人,遥望荆州来。到城下,并不见动静。瑜勒住马,令前军叫门。城上守门将军问曰:“是谁?”吴军答曰:“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在此。”忽一声梆子响,白旗倒处,两面红旗便起,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敌楼上赵子龙出曰:“都督此行,端的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何相罔耶?”子龙答曰:“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吾主公有言:‘孤乃汉朝皇叔,安忍背义而取川乎?若汝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瑜闻之,勒马便回。一人打“令”字旗于马前报曰:“左右探得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秭归杀来,黄忠从公安小路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 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没有丝毫取川的迹象,此时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态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于是周瑜再遣鲁肃去讨荆州。孔明再次狡辩一番,为自己找理由。周瑜设下“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几路人马杀来,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昏沉将死,临终作书与孙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后大叫几声,便不治身亡。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山什么发的成语
山发成语 :青山一发、披发入山青山一发 [qīng shān yī fà] 基本释义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出 处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披发入山 [pī fāà rù shān] 基本释义指离开俗世而隐居。近反义词近义词被发入山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关于“发”的成语。要30个
白发偕老 白发相守 白发婆娑 白发郎官 削发为僧 披缁削发 敛发谨饬 红得发紫 对天发誓 艾发衰容 擢发莫数 擿伏发奸 一言不发 须发皆白 庞眉白发 旷若发蒙 发纵指使 发踪指使 发隐擿伏 发宪布令 发屋求狸 发蒙解缚 发科打诨 发昏章第十一 发植穿冠 发怒穿冠 赌誓发愿 大发议论 百中百发 椎牛发冢 壮发冲冠 朱颜绿发 朱颜鹤发 朱颜翠发 祝发文身 祝发空门 植发穿冠 植发冲冠 震聋发聩 昭聋发聩 朝发暮至 云涌飙发 擿奸发伏 隐忍不发 议论英发 议论风发 言发祸随 削发披缁 星驰电发 心细于发 心细如发 心花怒发 新发于硎 衅发萧墙 弦无虚发 晰毛辨发 握发吐飧 握发吐哺 文身翦发 文身剪发 文身断发 吐食握发 吐哺捉发 丝发之功 束发封帛 束带结发 誓天断发 施命发号 施号发令 十发十中 矢不虚发 升官发财 神采焕发 噙齿戴发 破奸发伏 披发缨冠 披发文身 披发入山 庞眉黄发 庞眉鹤发 擿伏发隐 毛发耸然 毛发悚然 毛发倒竖 毛发不爽 梨眉艾发 枯木发荣 截发锉稾 截发留宾 贱敛贵发 剪发披缁 剪发被褐 鸡肤鹤发 机不容发 黄发鲐背 黄发台背 黄发骀背 涣发大号 鹤发松姿 毫发丝粟 含齿戴发 奋发踔厉 发踪指示 发踊冲冠 发上指冠 发上冲冠 发怒冲冠 断发纹身 赌誓发原 赌神发咒 胆寒发竖 戴发含牙 戴发含齿 骀背鹤发 大发谬论 从轻发落 此发彼应 踔厉骏发 踔厉奋发 尨眉皓发 冲冠怒发 冲冠发怒 齿危发秀 不爽毫发 白发丹心 擢发难数 眦裂发指 整装待发 云程发轫 振聋发聩 意气风发 英姿焕发 引而不发 雄姿英发 一发千钧 一触即发 一发破的 心长发短 先发制人 吐哺握发 童颜鹤发 丝恩发怨 诗书发冢 身体发肤 生发未燥 容光焕发 青山一发 千钧一发 巧发奇中 牵一发而动全身 起根发由 明发不寐 庞眉皓发 披头散发 怒发冲冠 毛发之功 毛发丝粟 燎发摧枯 令人发指 可发一噱 解发佯狂 借题发挥 举例发凡 精神焕发 精采秀发 结发夫妻 间不容发 箭不虚发 剪发杜门 鸡皮鹤发 厚积薄发 黄发垂髫 洪炉燎发 鹤发童颜 鹤发鸡皮 毫发不爽 后发制人 黄发儿齿 锋发韵流 奋发蹈厉 奋发有为 发综指示 发指眦裂 发政施仁 发引千钧 发扬光大 发扬蹈厉 发扬踔厉 发言盈庭 发硎新试 发秃齿豁 发棠之请 发人深思 发人深省 发蒙振落 发蒙振聩 发蒙解惑 发聋振聩 发奸擿伏 发号施令 发愤忘食 发愤图强 发凡起例 发短心长 发策决科 断发文身 东窗事发 蹈厉奋发 大发雷霆 大发慈悲 从宽发落 踔厉风发 春笋怒发 触机便发 初发芙蓉 朝发夕至 苍颜白发 不悱不发 不差毫发 被发左衽 被发缨冠 被发文身 百发百中 白发青衫 白发千丈 白发苍颜 披发左衽 旧病复发 对症发药 奋发图强 发纵指示 发家致富 发奋图强 发财致富 赌咒发誓 弹无虚发 不绝如发 飙发电举 白发朱颜 白发红颜 白发苍苍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张岱的古诗
张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侨寓杭州。清兵南下,入山隐居著书。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不少作品表现其明亡后怀旧感伤情绪。所著有《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记载崇祯至南明史事。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①
崇祯五年十二月②,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③,余挐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⑦、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⑧。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⑨:“莫说相公痴⑩,更有痴似相公者。”
①此文描写西湖雪景,如诗如画,情趣盎然。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
②崇祯五年:即1632年。
③更定:入夜人静后。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为两小时。 ④挐(ráo饶):通“桡”,船桨。此指用桨划。
⑤毳(cuì翠)衣:皮毛衣。
⑥雾淞:寒冷天雾在树上凝结成如雪一样的松散水晶,也叫树挂。沆砀(hàngdàng杭去声荡):天地间白茫茫的水气。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陶庵梦忆序张 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马戒马戒为野人。故旧见
小题1:C小题2:D小题3:(1)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蚂蚁穴中回来,应当怎样度过这寂寞时光。(2)于是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以除去。 试题分析:小题1:C项,仇:报答、报应。试题分析:小题2:D项,应为“全文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议论”。试题分析:小题3:略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什么什么入什么的成语
入邦问俗
入宝山而空回
入宝山而空手回
入鲍忘臭
入不敷出
入不支出
入地无门
入阁登坛
入骨相思
入国问禁
入国问俗
入海算沙
入火赴汤
入井望天
入竟问禁
入境问禁
入境问俗
入理切情
入门问讳
入木三分
入幕宾
入幕之宾
入品用荫
入情入理
入圣超凡
入室操戈
入室弟子
入室升堂
入室升堂
入死出生
入铁主簿
入土为安
入文出武
入吾彀中
入乡随俗
入乡问俗
入孝出弟
入孝出悌
入主出奴
悖入悖出
宾入如归
病入膏肓
病入骨随
病入骨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时宜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草入牛口,其命不久
出入将相
出入起居
出入人罪
出入神鬼
出入生死
出入无常
出入无间
出入无时
出入相友
打入冷宫
遁入空门
故入人罪
鹘入鸦群
恨入骨髓
恨入心髓
虎入羊群
贱入贵出
渐入佳境
尽入彀中
景入桑榆
酒入舌出
量入计出
量入为出
量入制出
马入华山
鸟入樊笼
凄入肝脾
沁入肺腑
沁入心脾
如入宝山空手回
如入无人之地
如入无人之境
蛇入鼠出
蛇入筒中曲性在
身入其境
深入不毛
深入膏肓
深入骨髓
深入浅出
深入人心
深入细致
深入显出
声入心通
鼠入牛角
耸入云霄
条入叶贯
痛入骨髓
痛入心脾
误入迷津
误入迷途
误入歧途
细入毫芒
先入为主
先入之见
陷入僵局
想入非非
羊入虎口
羊入虎群
引入迷途
引入歧途
怨入骨髓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直入公堂
直入云霄
把臂入林
半截入土
避井入坎
避阱入坑
避穽入坑
不堪入耳
不堪入目
鞭辟入里
白鱼入舟
乘车入鼠穴
超凡入圣
出凡入胜
穿房入户
操戈入室
出鬼入神
出将入相
出警入跸
出口入耳
操矛入室
出奴入主
出浅入深
超神入化
出神入定
出神入化
出生入死
出圣入神
出死入生
出文入武
出夷入险
出有入无
出舆入辇
出云入泥
撮盐入火
撮盐入水
出作入息
得寸入尺
东风入律
对号入座
旦暮入地
刀枪入库
登堂入室
放龙入海
返虚入浑
飞熊入梦
放鱼入海
被发入山
高唱入云
高耸入云
酣然入梦
胡孙入袋
猢狲入布袋
含笑入地
回邪入正
恨之入骨
精妙入神
惊蛇入草
精细入微
精义入神
刻画入微
锒铛入狱
老僧入定
明月入抱
明月入怀
泥牛入海
披发入山
剖析入微
请君入瓮
穷鸟入怀
请先入瓮
穷纤入微
日月入怀
三日入厨
上天入地
丝丝入扣
升堂入室
升天入地
随乡入俗
随乡入乡
推门入桕
体贴入妙
体贴入微
体恤入微
痛心入骨
梯愚入圣
痛之入骨
玄妙入神
熊罴入梦
下乔入幽
寻幽入微
言不入耳
引盗入闼
引狗入寨
引虎入室
引狼入室
野鸟入庙
一鸟入林,百鸟压音
由浅入深
引人入胜
引水入墙
英雄入彀
一字入公门
引贼入家
走火入魔
凿隧入井
钻天入地
造微入妙
臻微入妙
昂然而入
昂然直入
步步深入
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由口入
层层深入
春风不入驴耳
趁虚而入
乘隙而入
乘虚而入
乘虚以入
打出吊入
单刀趣入
单刀直入
短刀直入
大含细入
刀枪不入
恶言不入于耳
非请莫入
格不相入
鬼出电入
鬼出神入
格格不入
孤军深入
过门不入
扞格不入
龃龉不入
龃龉难入
量出为入
量出制入
破门而入
排闼直入
岐出岐入
歧出歧入
善言不入耳
神出鬼入
水浆不入
危邦不入
无空不入
无孔不入
小德出入
悬军深入
下乔木入幽谷
言出患入
长驱而入
长驱径入
长驱深入
长驱直入
诱敌深入
鱼贯而入
一拥而入
出人口,入人耳
篱牢犬不入
不得其门而入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
画地为牢,议不入
画地为狱,势不入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张岱 金山夜戏 翻译 赏析 急急急急.......
一、翻译
崇祯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经由镇江到兖州去。这天下午三四点左右,我抵达北固山,在江口靠岸停船。月光像从囊中倾泻出来似的,倒映于水中,江上波涛吞吐澎湃,江面露水蒸气弥漫,好像把天幕都喷染成了白色,我非常惊喜。船经过金山寺时都已经二鼓天了,路过龙王堂,进到大殿里,一切都是漆黑寂静的。
树林里,从树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我喊小仆人把唱戏的戏服道具拿过来,在大殿中大张旗鼓地点上明亮的灯火,演唱韩蕲王金山以及长江大战等多个剧目的戏。锣鼓声喧嚣嘈杂,整个金山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个老和尚用手背揩拭着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呵欠声、欢笑声、打喷嚏声一起响起。
他们慢慢定晴望过来,想看看我们是哪里的人,因何事情于何时到了这里,可是都不敢发问。剧目唱完后,天快要亮了,我们解开缆绳,渡江而去。金山寺的僧人们都跑到山脚下,久久地目送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人、是神怪、还是鬼魂。
二、整体赏析
张岱是一位负奇才的杂家,他在戏曲方面造诣尤深,同时,他又是一位戏曲作家,可惜其戏曲作品未能流传下来。张岱写戏,不过是偶然为之,所谓“游戏词场”,但他酷爱戏曲艺术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则《金山夜戏》足以说明他的戏瘾之大。
他出门要带上戏班子,羁旅途中,风尘仆仆,且又在深更半夜,这位宗子先生竟然突发奇想,在金山寺大殿前唱起戏来,弄得僧人睡梦中惊起,茫茫然不知何故何为。细细想来,其中缘故自可寻得,张岱急呼小仆命串戏绝非全无端由。
首先,是人的情绪非常之好,停舟江口,月光溶溶,江涛漭漭,因之才有“余大惊喜”之情绪。于是乘兴又开船游于江上,这个乘兴,当是忽发奇想的第一契机,时至二鼓,来到大殿前,景致又自不同:四围寂寂,月光如霰。这又是一个刺激,人的情绪更加兴奋。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是由于金山寺这个特定的地方,古往今来,就是征伐麈战之处。
油然间,作者想起了与京口有关的历代兴亡遗事:王濬楼船,旧垒神鸦,京江怒涛,金山战鼓,……当年韩世忠,梁红玉就是在这里以八千兵勇大败兀术金兵十万。因而,作者遂有“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之想。
当时作者是赴兖州途经镇江,参读《陶庵梦忆》卷四之《兖州阅武》中有“辛未三月,余至兖州”的话,可知此行历时不短。由此推测,作者大概是在游历访古。金山夜戏演的是武戏,到了兖州又有阅武之举,这隐约透露出作者这一时期对国力不支所感到的忧虑,联系明亡后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以及“披发入山”,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的气节,颇有助于了解张岱其人的思想。
三、原文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张岱出身官宦世家,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优游岁月。崇祯二年(1629),作者北行往兖州探父,带着家中戏班,道经镇江,即兴在金山寺演唱了戏剧。作者追忆起往昔的少年豪情,创作了此文。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明代散文集。该书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出生于仕宦世家,早年过着富裕的生活,喜爱游山玩水,通晓音乐戏剧。明亡后张岱曾参加抗清斗争,见大势已去,才隐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不做清朝的官。
他在散文上的造诣高,体裁广,文字清新,能把大量民间口语融入到散文之中。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山的四字成语。
绿水青山 [ lǜ shuǐ qīng shān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lǜ shuǐ qīng shān ]泛称美好山河。出 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