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字的成语「杜鹃啼血」

2023年06月16日成语大全113

成语“杜鹃啼血”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杜鵑嗁血
成语读音:dù juān tí xuě
成语简拼:DJTX
成语注音:ㄉㄨˋ ㄐㄨㄢ ㄊ一ˊ ㄒㄩㄝ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望帝啼鹃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成语用法:杜鹃啼血作宾语、定语;指悲痛。
成语造句:沈从文《水云》:“精卫衔石,杜鹃啼血,情真事不真,并不妨事。”
英文翻译:cuckoo lament

成语“杜鹃啼血”的扩展资料

1. 听故事杜鹃啼血的成语故事
啼血杜鹃关于这个成语的来由,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  相传有一位蜀国的皇帝杜宇,很爱百姓。死后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飞来唤醒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血,滴滴鲜血洒在大地,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二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三  据《蜀王本纪》载,杜宇是天降贤王,他“从天堕止朱提(四川山名)”“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日开明帝。”“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成语“杜鹃啼血”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名称】:杜鹃啼血【拼音】:dù juān tí xuě【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http://baike.baidu.com/view/35901.html?wtp=tt这里的东西比较多!!!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杜鹃啼血 是什么意思
【杜鹃啼血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名叫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滪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杜鹃啼血是成语吗
[成语]   杜鹃啼血    [dù juān tí xiě]    [释义]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杜鹃啼血的典故(50字)
据《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宇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 还有一则更为平民化的传说。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养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盐300斤,杜二力小,一担不过100斤,自己可勉强糊口。 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人命关天,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一次,杜大对来探监的弟弟说:“再过两天,找要被执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 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有人能告诉我杜鹃啼血,子归哀鸣这个典故吗
杜鹃啼血,子归哀鸣\x0d传说古蜀国有一位皇帝叫杜宇与皇后恩爱异常,后来他遭奸人所害凄惨死去.他的灵魂化作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它落下的泪珠是一滴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所以后人就叫它杜鹃花.那皇后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见到那殷红的鲜血,这才明白是丈夫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日夜哀嚎着 “子归,子归”,终究郁郁而逝.她的灵魂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与那杜鹃鸟相栖相伴,所以这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这就是“杜鹃啼血,子归哀鸣”的典故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逆水寒》杜鹃啼血怎么做 杜鹃啼血奇遇触发方法
《逆水寒》杜鹃啼血怎么做 杜鹃啼血奇遇触发方法
杜鹃啼血
品级:小吉;
地点:杭州;
人物:无情;
简介:与无情雪景赏梅,帮助歌姬南樱完成心愿。
步骤流程:
1.前往杭州找到无情,送东西加好感,加到一定数量之后会跳说英雄的牌子,触发该奇遇。
2.触发后出现奇遇卷轴,也就是这个奇遇可以做啦!接着按着任务流程走。
3.如果没有触发的话,建议继续提升好感或者稍微在旁边转转。
奇遇奖励:
无情好感度,无情相关剧情。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杜鹃啼血是什么意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扩展资料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参考资料杜鹃啼血(汉语成语)_百度百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谜语杜鹃啼血落斜阳打一字
杜鹃啼血落斜阳 (猜字一)谜底:腽作谜:陈梧炎  评析:一木 初见谜底之字,实有点不知从何下手之感,读罢此谜,直有:“日暮哀声处处同,言情状物意灵通,妙造无痕成上构,若非精琢面何工。”之慨!作者此谜,全在断连处下功夫,欲破机关须将面句顿读成“杜鹃啼/血落斜/阳”。杜去鹃之啼(鸣),血落掉斜部,阳扣以日,已是确切无疑了。如此扣合,无一闲字,贴熨自然,且词圆句顺,情景交融,催人泪下。缘于作者造意之凄凉惨淡:暮春三月,夕阳西下,荒山旷野,闻杜宇之悲鸣,撩行人之愁绪,骤教人想起“杜鹃啼血猿哀鸣”之古句。作者将这不常见的底字,造构得天成隐蓄,哀怨顽艳,使人忘其为谜欤!诗欤!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杜鹃啼血的由来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由此可见,杜鹃鸟或花都带上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杜鹃啼血告诉我们什么
杜鹃啼血 [dù juān tí xuě] [释义]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杜鹃啼血中血的读音
杜鹃啼血[dù juān tí xuè]
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血 [xuè]
①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②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③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血 [xiě]
①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9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