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的成语「浩然之气」

2023年06月16日成语大全100

成语“浩然之气”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浩然之氣
成语读音:hào rán zhī qì
成语简拼:HRZQ
成语注音:ㄏㄠˋ ㄖㄢˊ ㄓ ㄑ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读音纠正:浩,不能读作“ɡāo”。
错字纠正:浩,不能写作“号”。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成语用法:浩然之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成语造句: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元 汤显祖《牡丹亭 言怀》)
英文翻译:noble spirit
日文翻译:浩然(こうぜん)の気

成语“浩然之气”的扩展资料

1. 什么是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语来源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孟子》,浩然之气即浩然正气。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浩然之气 诗词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例如文天祥《正气歌》,诸葛亮的《出师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满意请。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谁知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是?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依照孟夫子的要求,一个人想具有浩然之气,首先必须坚持正义和正道,即需有人间的正气,即有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精神;表面上看,浩然之气无声无形,就连孟夫子都说“难言也”,是一句话两句话难以解释得清楚的。这就有了两层意思:一是它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需以直养之,一般人很难理解;二是其为气也,需配以义与道,还需“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乖,普通百姓哪能做得到呢?即使君子往往也需要很长时间很到功夫才可努力达到。其次要把培养浩然之气作为自己的长期的行动。一项义举,一个善行,往往很容易去做;但要让你坚持不懈地去做,把它作为你终身的事业去追求,恐怕普通人是难以做到的。用今天的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是,浩然之气就是要“集义所生”,而非“义而取之”的。就是说,它是平时一点一点的善行义举的累积,而不是偶然之间做出的助人之举。再次,培养浩然之气是出自一个人的自觉自愿、自然而然的行为,不带有任何的功利,不能强行逼迫,揠苗助长。就象生活中的许多志愿者那样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不求回报。 可是,生活中也不乏投机者。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这里的一个某土地所的毛官,“踊跃”且“积极”地要求捐款,并“主动”请求到地震灾区参加救灾行动,其“大爱无疆”的善举令人动容。然而,事后得知,他在这几年中利用自己的力行贿受贿达几百万元,他的此种行动,目的是想在大众中造势,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以达到平步青云的企图。如今他正在接受审查,他所精心策划并主演的这场滑稽剧也该收场了。看到这里,我似乎有种吃了苍蝇一样的难受:利用别人受灾受难来为个人包装做秀,实在无耻到了极点了吧,用孟子的话说: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孟子的浩然之气怎么回事?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9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