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的成语「不徇私情」

2023年06月17日成语大全157

成语“不徇私情”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bù xún sī qíng
成语简拼:BXSQ
成语注音:ㄅㄨˋ ㄒㄨㄣˊ ㄙ ㄑ一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公正无私
反义词:徇私作弊
成语出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成语用法:不徇私情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5回:“这位首辅大人以天下为公不徇私情,将此事禀奏皇上,自求处分。”
英文翻译:not to be swayed by personal considerations
日文翻译:私情にとらわれない

成语“不徇私情”的扩展资料

1. 有哪些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名人?简单介绍一下
有狄仁杰、陈希亮、黄霸、海瑞、徐有功等。
1、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贵著称。
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
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2、陈希亮
陈希亮(1014年一1077年),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
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在他从政的三十多年中,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如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等。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
3、黄霸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
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
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
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4、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5、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
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对他有“虽千载未见其比”之赞誉。
有关徐有功刚正不阿、守法护法的事例很多,他在司法任上约15年,就有三次被控告死罪(其中一次改为流放),而他却泰然不忧;
三次被赦也不阿谀奉迎,仍然矢志不渝,二次罢官,复出后仍又一心执法守法,连武则天也被他的忠贞和勇气所折服(待她坐稳了帝位后,又将在流放的徐有功召回起用任司刑寺少卿)。
他任法官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他守的是公天下之法,无私念之法,正因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清官,才能在种种诬陷冤告中傲然挺立,使频频弹劾、推审他的酷吏,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他与案犯有什么特殊关系。
公正、忠诚、无私、才干和勇气,是徐有功成为古代最优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受到了历代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希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有功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任用贤人不徇私情例子
郭子仪待人忠厚,治军宽严皆宜。他毫不嫉贤妒能,而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参加平叛斗争的,有数10名武将被封王侯,有60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李对郭当时有误解,多存戒心。但郭子仪仍然力荐光弼,使李能够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最终发展起同郭子仪齐名的一支平叛劲旅。而对为非作歹之人,郭子仪不徇私情迁就其过。当他调离朔方军后,旧部王元振自恃有功,造谣惑众,擅杀主帅自立,朝廷慑于时势而默认。一时各军效仿者多起,河中、太原等地动乱。郭子仪领命回到军中,敢于伸张正义,不念旧情,将王元振等作乱者处死。由于他公明执法,各军也纷纷法正了不轨之徒,从而保障了平叛、削藩战争的顺利进行。欢迎 希望帮到你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任用贤人不徇私情例子
郭子仪待人忠厚,治军宽严皆宜。他毫不嫉贤妒能,而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参加平叛斗争的,有数10名武将被封王侯,有60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李对郭当时有误解,多存戒心。但郭子仪仍然力荐光弼,使李能够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最终发展起同郭子仪齐名的一支平叛劲旅。而对为非作歹之人,郭子仪不徇私情迁就其过。当他调离朔方军后,旧部王元振自恃有功,造谣惑众,擅杀主帅自立,朝廷慑于时势而默认。一时各军效仿者多起,河中、太原等地动乱。郭子仪领命回到军中,敢于伸张正义,不念旧情,将王元振等作乱者处死。由于他公明执法,各军也纷纷法正了不轨之徒,从而保障了平叛、削藩战争的顺利进行。欢迎 希望帮到你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有哪些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名人?简单介绍一下
有狄仁杰、陈希亮、黄霸、海瑞、徐有功等。
1、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贵著称。
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
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2、陈希亮
陈希亮(1014年一1077年),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
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在他从政的三十多年中,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如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等。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
3、黄霸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
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
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
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4、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5、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
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对他有“虽千载未见其比”之赞誉。
有关徐有功刚正不阿、守法护法的事例很多,他在司法任上约15年,就有三次被控告死罪(其中一次改为流放),而他却泰然不忧;
三次被赦也不阿谀奉迎,仍然矢志不渝,二次罢官,复出后仍又一心执法守法,连武则天也被他的忠贞和勇气所折服(待她坐稳了帝位后,又将在流放的徐有功召回起用任司刑寺少卿)。
他任法官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他守的是公天下之法,无私念之法,正因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清官,才能在种种诬陷冤告中傲然挺立,使频频弹劾、推审他的酷吏,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他与案犯有什么特殊关系。
公正、忠诚、无私、才干和勇气,是徐有功成为古代最优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受到了历代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希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有功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不徇私情什么意思?
更多图片(1张)释 义: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出 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文言文《不徇私情》翻译
翻译: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邸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
裴光德对他说:“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原文:
选自唐赵璘《因话录》
裴光德垍在中书,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洽,在其第无所不为。乘间求京府判司。
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 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扩展资料:
不徇私情的同义词:大公无私
成语典故:
春秋时, 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 你认为, 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 最合适了。 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 谁最合适; 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 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后, 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 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 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 你认为, 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 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 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 所以我推荐了他; 你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法官, 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 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 十分称赞祁黄羊。
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 他推荐人, 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 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 便不推荐他; 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 怕人议论, 便不推荐。 像祁黄羊这样的人, 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徇私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公无私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文言文不徇私情的主要内容
裴光德垍在中书。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狎,在其第无所不为。乘间求京府判司。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其执手如此。 ——出自《裴光德大公无私》意思: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1.垍 :裴光德,名垍,唐僖宗时任宰相。2。中书:即中书省,古代官名。3。隳:同“毁”,破坏。4。却得:放得,送给。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不徇私情同义词
不徇私情——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近义词: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铁面无私——形容公正耿直、不畏势、不徇私情。廉洁奉公——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公正严明——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同“公正廉明”。至公无私——犹大公无私。明镜高悬——比喻执法公正廉明。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9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