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其心”「貌如其心」

2023年06月20日成语大全114

成语“貌如其心”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ao ru qi xin
成语简拼:MRQX
成语注音:˙ㄇㄠ ˙ㄖㄨ ˙ㄑ一 ˙ㄒ一ㄣ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外貌长得象他的心一样宽厚老实。

成语“貌如其心”的扩展资料

1.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的意思
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内外没有先后轻重的分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使自身品德修洁。正:端正,此处用作动词。容:容貌仪表。这两句大意是:君子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是;对内,使自己的思想端正;对外,使自己的仪容整洁。此句出自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棋高一着和貌如其心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qí gāo yī zhāo,fù shǒu fù jiǎo[释义]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XU)寡人是什么意思?
《燕燕》四节二十四句: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故事出自《左传》,发生在卫国。卫庄公妻子庄姜貌美未生子,娶陈国厉妫为妻,生儿子孝伯,夭亡。厉妫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便把桓公视为自己的儿子来对待。庄公有个儿子叫州吁,是宠妾所生,但性情乖戾,胡作非为。庄姜和大臣石碏力谏庄公,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好,为非作歹。隐公“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石碏用计假陈国之手擒杀了州吁,并大义灭亲,派自己的家臣“莅杀石厚于陈。”  国家经过这样的动乱,丧夫、丧子之痛,庄姜与戴妫同患难,共命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景下,戴妫大归陈国,庄姜相送,怎不悲痛欲绝。明确了写作的社会背景,也就不难理解第四节的诗意。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是极赞戴妫的美德。仲氏,仲,第二,可理解为厉妫的妹妹。但我认为庄姜把戴妫作为自己的妹妹一样看待。 任,信任。塞渊,心胸宽广深沉。先君,庄公。勖,勉力。寡人,不是君王,而是庄姜自谦为寡德之人。这样,第四节可解释为:戴妫是诚实可信之人,始终温柔厚道且贤惠,立身淑良又谨慎。他告诉我要常常思暮先君,以此勉励我这寡德之人。  这样,就不难理解开头我所作的评价:《燕燕》所传递给我们的离别情感信息,撼人心魄,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真乃“万古送别之祖”。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成语接龙貌 :貌如其心
貌如其心 心知肚明 明争暗斗 斗转星移 移花接木 木已成舟 舟中敌国 国破家亡 亡羊补牢 牢不可破 破国亡家 家人父子 子虚乌有 有情有义 义不容辞 词不达意 意乱情迷 迷途知返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含貌的四字成语
含貌的四字成语 :
貌合神离、
其貌不扬、
貌不惊人、
道貌岸然、
才貌双全、
花容月貌、
以貌取人、
音容笑貌、
郎才女貌、
相貌堂堂、
貌如其心、
谨毛失貌、
礼为情貌、
枭心鹤貌、
品貌非凡、
月貌花庞、
古貌古心、
面貌一新、
一貌倾城、
矫心饰貌、
厚貌深情、
花颜月貌、
云容月貌、
改容易貌、
声音笑貌、
遗形去貌、
灰容土貌、
鉴貌辨色、
月貌花容、
面貌狰狞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文心雕龙 物色 原文及翻译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不同的季节也使作者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这种现象,刘勰提炼出一条基本原理:“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相当精辟地概括了文学创作和自然景物的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怎样描写自然景物。必须对客观景物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再进而结合物象的特点来思考和描写。刘勰从《诗经》中描绘自然景色的具体经验中,概括出“以少总多”的原则,认为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对汉代辞赋创作中堆砌辞藻的不良倾向,刘勰提出了批评,要文学创作避免这种“繁而不珍”的罗列。 第三部分总结了晋宋以来“文贵形似”的新趋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首先是要密切结合物象,“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其次强调“善于适要”,能抓住物色的要点;再次是要继承前人而加以革新,做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最后强调“江山之助”,鼓励作者到取之不尽的大自然府库中去吸取营养。 本篇是《文心雕龙》中写得比较精采的一篇。除论述的形象生动外,还以鲜明的唯物观点,比较正确地总结了情物关系、“以少总多”、“善于适要”和“江山之助”等重要问题。 (一) 春秋代序1,阴阳惨舒2;物色之动,心亦摇焉3。盖阳气萌而玄驹步4,阴律凝而丹鸟羞5;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6,英华秀其清气7;物色相召,人谁获安8?是以献岁发春9,悦豫之情畅10;滔滔孟夏11,郁陶之心凝12;天高气清13,阴沈之志远14;霰雪无垠15,矜肃之虑深16。岁有其物,物有其容17;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8。一叶且或迎意19,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译文〕 春秋四季不断更代,寒冷的天气使人觉得沉闷,温暖的日子使人感到舒畅;四时景物的不断变化,人的心情也受到感染。春天来到,蚂蚁就开始活动;到秋天降临,萤火虫便要吃东西。这些微小的虫蚁尚且受到外物的感召,可见四季变化对万物影响的深刻。至于人类,灵慧的心思宛如美玉,清秀的气质有似奇花;在种种景色的感召之下,谁又能安然不动呢?所以,春日景物明媚,人便感到愉悦舒畅;夏天炎热沉闷,人就常常烦躁不安;秋日天高气清,引起人们阴沉的遥远之思;冬天霰雪无边,往往使人的思虑严肃而深沉。因此,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一叶下落尚能触动情怀,几声虫鸣便可勾引心思,何况是清风明月的秋夜,丽日芳树的春晨呢? 〔注释〕 1 代:更替。序:次序,指四季的次序。 2 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文选》卷二)阴:秋冬寒冷的时候。惨:不愉快。阳:春夏温暖的时候。舒:舒畅。 3 摇:动摇,这里指心情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波动。 4 萌:开始。玄驹:蚂蚁。步:走动。《大戴礼记·夏小正》:“玄驹贲。玄驹也者,蚁也。贲者何也?走于地中也。”(引文据《四部丛刊》本,下同)贲(bēn奔阴):通奔。 5 阴律:指某几种乐律,代表秋天。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曾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月,但并不是所有的阴律都于秋冬,这里只是借用阴律这个名称,来指阴冷的季节。丹鸟:萤火虫。羞:进食。《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其谓之鸟也,重其养者也,有翼者为鸟。羞也者,进也,不尽食也。” 6 珪(guī规)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玉器,这里泛指美玉。挺:挺拔。惠:即慧。 7 英华:美好的花。 8 安:安静:指没有受到感动。钟嵘《诗品序》:“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9 献岁:新的一年。献:进。发春:春气发扬。《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泪吾南征些。” 10 豫:安乐。 11 滔滔:阳气盛发的样子。孟:始。《楚辞·九章·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12 郁陶:忧闷。 13 天高气清:指秋天。《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14 阴沈:深沈。阴、沉,都是深。 15 霰(xiàn线):雪珠。垠(yín银):边界。《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16 矜(jīn今)肃:严肃。矜:庄,敬。 17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事有其物,物有其容。” 18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明诗》篇说的“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同旨。 19 迎:接,引申为感触。《淮南子·说山训》中曾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二)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1;流连万象之际2,沈吟视听之区3。写气图貌4,既随物以宛转5;采附声6,亦与心而徘徊7。故“灼灼”状桃花之鲜8,“依依”尽杨柳之貌9,“杲杲”为出日之容10,“瀌瀌”拟雨雪之状11,“喈喈”逐黄鸟之声12,“喓喓”学草虫之韵13。“皎日”、“嘒星”14,一言穷理15;“参差”、“沃若”16,两字穷形17:并以少总多18,情貌无遗矣19。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20?及《离骚》代兴21,触类而长22。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23;于是嵯峨之类聚24,葳蕤之群积矣25。及长卿之徒26,诡势瑰声27,模山范水28,字必鱼贯29;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30,辞人丽淫而繁句也31。至如《雅》咏棠华32,“或黄或白”33;《骚》述秋兰34,“绿叶”、“紫茎”35。凡摛表五色36,贵在时见37;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译文〕 所以,当诗人受到客观事物的感染时,他可以联想到各种各样类似的事物;他依恋徘徊于宇宙万物之间,而对他所见所闻进行深思默想。描写景物的神貌,既是随着景物而变化;辞采音节的安排,又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情感来细心琢磨。因此,《诗经》里边用“灼灼”二字来形容桃花颜色的鲜美,用“依依”二字来表现杨柳枝条的轻柔,用“杲杲”二字来描绘太阳出来时的光明,用“瀌瀌”二字来说明大雪纷飞的形状,用“喈喈”二字来形容黄鸟的鸣声,用“喓喓”二字来表现虫鸣的声音。还有用“皎”字来描绘太阳的明亮,用“嘒”字来说明星星的微小,这都是用一个字就道尽物理;有的用“参差”来形容荇菜的长短不齐,用“沃若”来表现桑叶的鲜美茂盛,这都是用两个字就完全描绘出事物的形貌。这类例子都是以少量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并把事物的神情形貌,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了。即使再反复考虑它千百年,能有更恰当的字来替换么?及至《楚辞》继《诗经》而起,所写事物触类旁通而有所发展。物体的形貌是多种多样的,不易完全描绘,因而词汇便复杂繁富起来;如描摹山川险峻的“嵯峨”和草木茂盛的“葳蕤”等,便大量出现。后来司马相如等人,于文章的气势力求奇特,于文章的音节力求动听,往往要用一系列的形容词藻,来描写山水景物。这就真如扬雄说的:《诗经》作者写的东西虽华丽,但恰如其分,而且文字也比较简约;辞赋家写的东西,就过于华丽,辞句也过于繁多。至于像《诗经·小雅·裳裳者华》中说到盛开的花朵:“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到秋天的兰花:“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可见凡是描绘各种色彩的字,适当应用,方觉可贵;如果青的、黄的层见迭出,那就过于繁杂,不足为奇了。 〔注释〕 1 联:联系,联想。类:相近、相似的。 2 流连:徘徊不忍离去。万象:各种自然现象。 3 沈吟:低声吟味,即研究思考的意思。 4 气:指事物的精神。图貌:描绘状貌。《诠赋》篇曾说:“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5 宛转:曲折随顺,指在写作中根据事物的状貌来构思。“随物以宛转”,即《神思》篇所说“神与物游”、“与风云而并驱”之意。 6 :连缀。声:指文章的音节。 7 徘徊:来回走动,这里指外物与内心密切联系的构思活动。 8 灼灼(zhuó浊):花盛开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中用来形容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 9 依依:枝条轻柔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用来形容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尽:完全,即完全描绘出。 10 杲杲(gǎo搞):光明的样子,《诗经·卫风·伯兮》用来形容太阳:“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11 瀌瀌(biāo标):雪多的样子。《诗经·小雅·角弓》用来形容下雪:“雨雪瀌瀌。”拟:模仿。 12 喈喈(jiē阶):众鸟和鸣的声音。《诗经·周南·葛覃(tán谈)》用来形容黄鸟的声音:“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逐:追,指追模,表现。 13 喓喓(yāo腰):虫叫的声音。《诗经·召南·草虫》用来形容草虫的声音:“喓喓草虫。”韵:指虫鸣声。 14 皎(jiǎo矫):《诗经·王风·大车》用来形容太阳:“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皦:即皎,洁白明亮。嘒(huì惠):微小,《诗经·召南·小星》用来形容星辰:“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15 一言:一字。 16 参差(cēncī岑阴疵):不齐,《诗经·周南·关睢(jū居)》用来形容荇(xìng杏)菜:“参差荇菜,左右流(求)之。”荇菜:即水葵。沃若:美盛的样子。《诗经·卫风·氓(méng萌)》用来形容桑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7 穷:尽,指完全表现出来。 18 总:综合。 19 情貌:神情状貌。无遗:指完全表达出来。 20 易:更改。夺:除去。 21 《离骚》:屈原的杰作,这里借以代指《楚辞》。 22 长:指事物的引申、发展。 23 重沓(chóngtà虫踏):多的意思。舒:伸展,即描写。 24 嵯峨(cuōē搓俄):山峰高险的样子。汉赋中用这类辞藻很多,如司马相如《上林赋》“山气巃嵷兮石嵯峨”,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嵯峨嶵嵬”等。 25 葳蕤(wēiruí威锐阳):草木叶垂的样子。司马相如《子虚赋》“错翡翠之威蕤”(《汉书》作“葳蕤”),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 26 长卿:西汉作家司马相如的字。 27 诡(guǐ轨):不平常。势:文章的气势。瑰(guī规):奇特。 28 模、范:都指依照物象描绘。 29 鱼贯:所用词藻如鱼之成行,指罗列堆砌的毛病。 30 诗人:指《诗经》的作者,也泛指一般走正确道路的作家,与下文“辞人”相反。则:合于规则而不过分。约:简练。 31 辞人:辞赋家。淫:过分。扬雄《法言·吾子》中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32 《雅》:指《诗经·小雅》。棠华:即“裳华”,指《小雅》中的《裳裳者华》。 33 或黄或白:《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34 《骚》:这里泛指《楚辞》。 35 绿叶、紫茎:《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36 摛(chī吃):发布,引申为描写。 37 时见:适时出现。 (三) 自近代以来1,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2,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3;体物为妙4,功在密附5。故巧言切状6,如印之印泥7,不加雕削8,而曲写毫芥9。故能瞻言而见貌10,印字而知时也11。然物有恒姿12,而思无定检13;或率尔造极14,或精思愈疏15。且《诗》、《骚》所标16,并据要害17;故后进锐笔18,怯于争锋19。莫不因方以借巧20,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21,则虽旧弥新矣22。是以四序纷回23,而入兴贵闲24;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25;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26。古来辞人,异代接武27,莫不参伍以相变28,因革以为功29;物色尽而情有余者30,晓会通也31。若乃山林皋壤32,实文思之奥府33。略语则阙34,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35,抑亦江山之助乎36! 〔译文〕 晋宋以来,作品重视描写事物形貌的逼真。作者深入观察风物景色的神情,研究花草树木的状貌;吟咏景物从作者深远的情志出发,而描绘事物的诀窍就在于能密切地符合真相。所以,如果文字用得巧,事物写得逼真,那就像在印泥上盖印一样,用不着过多的雕琢,而事物的本来面目便可完全无遗地描绘出来。这就使人能从作品的字句里看到景物的形貌,了解到不同的季节。但是事物各有固定的样子,而作者构思却没有一定的法则;有的好像满不在乎地就能把景物写得很好,有的却仔细思索还和所描写的景物相差很远。《诗经》和《楚辞》中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要点;后来善写文章的人,都不敢在这上面和它们较量。却无不依照这种方法,学其巧妙,随着文章的气势而显示出奇特来。所以,只要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要点,就能把本来不新鲜的景物也描绘得极其新颖了。因此,一年四季的景色虽然多变,但写到文章中去要有规则;事物虽然繁杂,但描写它们的辞句应该简练;要使得作品的味道好像不费力地流露出来,情趣盎然而又格外清新。历代作家,前后相继,在写作上都是错综复杂地演变着,并在一面继承,一面改革中取得新的成就。要使文章写得景物有限而情味无穷,就必须把《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融会贯通起来。山水川原实在是文思的深厚府库;描写它的文字过简就会显得不够完备,过详又显得繁冗。屈原之所以能深得吟诗作赋的要领,不就是得到楚地山川景物的帮助吗? 〔注释〕 1 近代:指晋宋时期。 2 窥(kuī亏):探视。 3 志:指作者的情志。 4 体:体现,描写。 5 密附:指准确地描绘事物,和《比兴》篇要求的“以切至为贵”同理。附:接近。 6 切:切合。 7 印泥:古代封信用泥,上面盖印,和后来用的火漆相似。 8 雕削:雕刻,雕琢。 9 曲:曲折,细致。芥(jiè界):小草。 10 瞻:看。 11 印:当作“即”,就。时:指四时。 12 恒:经常的,有定的。 13 检:法式。《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和这里说的“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同理。 14 率尔:随便的样子。造极:达到理想的境地。 15 疏:远,指作者的思想和客观物象距离很大。 16 标:显出。 17 要害:重要之处,指事物的主要特征。 18 锐笔:指精于写作的人。 19 怯(qiè妾):懦弱,害怕。 20 方:方法,指过去的写作手法。 21 适要:抓住要点,和上面说的“据要害”意思相同。 22 旧:指常见的、前人多次写到过的事物。弥(mí迷):更加。新:新鲜,指同一事物能从新的角度或深度表现出新的特色。 23 四序:四季。纷回:复杂多变。回:运转。 24 兴:指写作的兴致。闲:法度。 25 析:分解,引申为抉择、运用。 26 晔晔(yè夜):美盛的样子。 27 接武:继迹。武:半步。 28 参伍:错杂。 29 因:沿。革:改变。 30 尽而有余:晋代作家张华曾称赞左思的作品“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晋书·左思传》)。 31 会通:指对传统精神的融会贯通。 32 皋(gāo高):水边地。 33 奥:深。府:藏聚财物之所。 34 阙(què却):缺。 35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诗人。洞:深。监:察。风、骚:泛指诗赋等作品。 36 抑:语首助词。 (四) 赞曰:山沓水匝1,树杂云合2。目既往还,心亦吐纳3。春日迟迟4,秋风飒飒5;情往似赠,兴来如答6。 〔译文〕 总之,高山重迭,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作者反复地观察这些景物,内心就有所抒发。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飒愁人;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引起作者写作的灵感。 〔注释〕 1 匝(zā杂阴):围绕。 2 合:聚、会。 3 吐纳:指抒发。 4 春日迟迟:《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孔颖达疏:“迟迟者,日长而暄之意,故为舒缓。计春秋漏刻,多少正等。而秋言凄凄,春言迟迟者,阴阳之气感人不同。张衡《西京赋》云‘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然则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春觉昼景之稍长,谓日行迟缓,故以迟迟言之。” 5 飒飒(sà萨):风声。 6 兴:指物色引起作者产生的创作兴致。纪昀评:“诸赞之中,此为第一。” 这是网络本最全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古文翻译
  我学过 希望帮忙
  1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
  2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
  3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
  附全文和翻译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1),遂浴黄山之汤泉(2)、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3)。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4)。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5),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6)。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7),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人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黄山有前、后海之名(8),左右视,两海并见。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9),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10),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11),上光明顶(12),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13),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幸松针铺地二尺厚,甚软,可坐。晚至狮林寺宿矣(14)。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15)。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千尺耳。”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16)。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蒙蒙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17)。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18),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下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慓无益(19),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20),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21),信然。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22),至云谷(23),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翻译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天下着雨,非常冷,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气直扑进屋,像要把房子夺去,一会儿功夫,屋内一片云雾迷蒙,两人对面坐着仅能听到声音,云气散后,步行到立雪台,台上有棵古松,根生长在东面,树干倒向西面,树冠朝着南方,穿进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长出来,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长,树干有十围粗,高度却不到二尺。其他松树像这样的很多,无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气更加稀薄,周围的山峰像儿孙拜见长辈一样俯伏着。
  第二天,从立雪台左侧转弯走下来,经过百步云梯,路又断了,忽然见一块石头像大鳌鱼,张着巨口,不得已只好走进鱼口中,穿过鱼腹从鱼背上出来,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它和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对峙,天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达狮林寺住宿。趁太阳未落,又登上始信峰。始信峰有三座山峰,远看好像只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近前看才见另一座山峰躲在它们身后。始信峰既高又险,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顶,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和尚担心,用手拉住我。我笑着说:“掉下去也不要紧。”和尚问道:“为什么?”我说:“溪谷没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没有底,飘飘荡荡谁知道飘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活的办法。”和尚笑了起来。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把武器库中的武器仪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约有吃一顿饭的功夫,像有一匹白绢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僧人高兴告诉我说:“这就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油脂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只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区别,不全是一模一样的。
  初九日,从天柱峰转道下来,过白沙矼,到达云谷,家里的佣人们用轿子迎接我,这次共计步行五十多里路,进山一共七天。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如什么其什么的成语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如无其事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津津有味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在19世纪末的中国“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指责的为什么是康有为而不是梁启超
因为康有为在进行维新变法的时候,为了减少阻力,采取了“托古改制”的办法,这个思想是康有为的。什么叫托古改制?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他为了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于是,再根据题意,“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句话就是在说明康有为的做法只是外面披着孔子学说的外衣,而用外国思想进行变法。而梁启超的思想主要是在民方面有重大影响,没有任何借古人外衣实行变法的措施。所以是康有为不是梁启超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棋高一着和貌如其心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前者【解释】: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后者【解释】:外貌长得象他的心一样宽厚老实。哦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什么什么心填成语
十指连心、
万众一心、
漫不经心、
振奋人心、
将心比心、
蕙质兰心、
别具匠心、
触目惊心、
刻骨铭心、
茶饭无心、
掉以轻心、
漠不关心、
恻隐之心、
震撼人心、
煞费苦心、
赤胆忠心、
有口无心、
包藏祸心、
赤子之心、
人面兽心、
狼子野心、
鼓舞人心、
蛊惑人心、
大快人心、
笼络人心、
别有用心、
利欲熏心、
力不从心、
万箭穿心、
苦口婆心
十指连心、
万众一心、
漫不经心、
振奋人心、
将心比心、
蕙质兰心、
别具匠心、
触目惊心、
刻骨铭心、
茶饭无心、
掉以轻心、
漠不关心、
恻隐之心、
震撼人心、
煞费苦心、
赤胆忠心、
有口无心、
包藏祸心、
赤子之心、
人面兽心、
狼子野心、
鼓舞人心、
蛊惑人心、
大快人心、
笼络人心、
别有用心、
利欲熏心、
力不从心、
万箭穿心、
苦口婆心
白首同心、
奖拔公心、
木人石心、
白发丹心、
貌如其心、
触景伤心、
以心传心、
铭记于心、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狗马之心、
区区此心、
高下在心、
仁礼存心、
天地良心、
出以公心、
裁书叙心、
谨慎小心、
力不副心、
成算在心、
豺狐之心、
手不应心、
截胫剖心、
以心问心、
暗室欺心、
低头下心、
空腹高心、
竹柏异心、
不得人心、
天理良心、
坐上琴心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9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