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空”的成语「遁入空门」
成语“遁入空门”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遯入空門成语读音:dùn rù kōng mén
成语简拼:DRKM
成语注音:ㄉㄨㄣˋ ㄖㄨˋ ㄎㄨㄥ ㄇ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遁迹空门、削发为僧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成语用法:遁入空门作谓语、定语;指出家为僧尼。
成语造句: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
英文翻译:follow Buddhism
成语“遁入空门”的扩展资料
1. 遁入空门什么意思就是出家当和尚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就叫作遁入空门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为什么人要遁入空门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空,按世俗的说法,空就是人最根本的家,不管你走多远,走到哪里去,最终你都会回到空门来。至于你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来,或许是无量光年以后,或许就是下一个时辰,但前提你心中得有佛,信佛。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分别指的是谁??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十二句对应十二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识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勿念红尘,遁入空门。你们能做到吗
阿弥陀佛
能不能勿念红尘,遁入空门,每个人因缘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做不做得到。另外先搞懂什么是真正的出家,再想想自己做不做的到
净空法师---什么是出家。所以佛讲到出家,讲四种出家,这四种都是对学佛人讲,不学佛那就不说
所以佛讲到出家,讲四种出家,这四种都是对学佛人讲,不学佛那就不说,对学佛的人讲的。第一种:「身出,心没出」。像我们现在出家人,身出家,但是心里面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瞋痴慢,没出。在家的心,出家的相,所干的事业还是干在家的事业。本来自己那个家不大,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不多,小家,房子也不大,现在一出家搞了一个大庙,出了小家就入了大家,麻烦就大;小家造业少,大家造业就大。所以古德才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身出家心不出家几乎没有能够逃过地狱的,很难逃过,这个我们要懂。出家真的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那就功德无量。罪福之报就在一念之间,不能不提高警觉。
第二种是「身不出家,心出家」。身在家,在家居士,你们在家学佛的,但是心出家。李木源居士心出家,身没有出家,这个好,他不造业。在家学佛成就的人多,往生瑞相希有,我们这些年当中所看到听到,站着走、坐着走,都是在家同修,出家没听说一个。而且都是在家的女众,男众说站着走坐着走、预知时至少,我们听到看到,站着走、坐着走,不生病说走就走,女众,在家的女众。黄念祖老居士曾经很感慨的说:古时候我们修道成就顺序,是出家男众第一位,成就的最多,第二出家女众,第三是在家男众,第四是在家女众;现在整个颠倒过来,最有成就,人数最多是在家女众,其次的在家男众,再其次的出家女众,最糟糕的出家男众,现在叫颠倒,我们不能不警觉。但是确实这是事实,事实真相如是不能否认,所以出家的意思要懂得。
第三种:「身心俱出」,这是真正好的出家人,身出家心也出家。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佛真实弟子,能够担当起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如来家业,要这样的人。
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这是指在家居士,在家居士身没出心也没出。虽然学佛,学佛是附带的,搞世间名闻利养是主要,大概百分之九十九还是要搞世间法,佛法搞一分就不错、就很好,这就是身心都不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遁入空门的出处
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十八章)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曹雪芹《红楼梦》五回)我已经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不能纠缠红尘,只愿遁入空门。(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三)不料一年之后,那夫人倒也写了一封六朝文体的绝交书,寄与所夫,也遁迹空门去了。(《孽海花》一三回)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我从今天开始遁入空门文言文翻译
我从今天开始遁入空门我从今天开始逃入空门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遁入空门的遁怎么写
[dùn]
遁
(汉字)
编辑
遁,读:dùn。基本字义:
1.逃避,躲闪:~去。~辞。~世。~北。
2.隐,消失:~迹。~隐。
读 音
dùn
部首
辶(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五笔86
RFHP
五笔98
RFHP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什么意思。
出处:红楼梦中对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结语点破:看破的遁入空门——指惜春出家为尼,遁入佛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指王熙凤操劳一生枉送性命,未得善终。解释:遁:逃匿,逃离隐藏 空门:佛法讲四大皆空。人们把佛法、佛教叫空门。把信奉佛教出家为和尚尼姑也叫进了空门。 看破:说是看破了红尘,即看到人间的尔虞我诈,争夺利,这些为身外之物的纷争的庸碌无为。 痴迷的:是说王熙凤贪图钱财、富贵和势,费尽心机,痴迷不悟,最后贫困潦倒,悲惨的死去,未得善终。具体可参看红楼梦中有关章节。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佛门语之“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四大”指什么?“皆空”又怎么体现?
’四大’可能有具体类别,它的最终含义都是’一切;所有’的意思。’皆空’意为全部都是空的。不完全解释:’四大’都是空的(注意四大有引号)。你所感觉、感知到的一切原本都是空的。个人思想仅供参考,吾乃非佛门弟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所谓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
人生有三个境界,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我觉得很有道理。物质生活是芸芸众生最容易做到的,为了生存,不得不奔波谋生。这大概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最底层、最基础的需求吧。精神生活就是在满足衣食温饱的基础上有较高层次的需求,追求风花雪月,追求相依相和,大概只有学术文艺才能有其寄托,于是就出现了千古绝唱,无论是文艺还是科学。这个层次许多人也能做到,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应该是这个层次的代名词吧。最难做到的恐怕是第三个层次宗教灵魂追求,追求未来的世界与来生。许多智者在阅尽人生悲欢离合后大彻大悟,或守明灯古佛,或听暮鼓晨钟,或诵灵性真经,与清风相和,和明月对吟,追求灵魂的纯洁与宁静。 “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就是 在悲欢离合、命运多舛,历经尘世繁华,阅尽人间苦难的人生感悟后的一种人生境界。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