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菲薄”「躬自菲薄」

2024年06月13日成语大全124

成语“躬自菲薄”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躳自菲薄
成语读音:gōng zì fēi báo
成语简拼:GZFB
成语注音:ㄍㄨㄥ ㄗˋ ㄈㄟ ㄅㄠ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汉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薛综注:“躬自菲薄,谓俭约。”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
成语用法:躬自菲薄作谓语、定语;指人很节约。
成语造句:陛下昧旦临朝,无懈治道,躬自菲薄,劳心民庶。南朝·宋·范泰《早灾未已加以疾疫又上表》

成语“躬自菲薄”的扩展资料

1. 躬什么弯什么成语
带躬的成语详细反躬自责: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详细» 必躬必亲: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详细» 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 详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详细» 反躬自问: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详细» 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详细» 打躬作揖: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 详细» 卑躬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详细» 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详细»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详细» 卑躬屈节: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详细» 匪躬之操: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详细» 匪躬之节: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详细» 躬逢盛事: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详细» 躬先表率:躬:自身,亲自;表率:榜样。自己先做出榜样 详细» 返躬内省:躬:自身;省:检查,反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 详细» 尽瘁鞠躬: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鞠躬:恭敬、谨慎。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详细» 节俭躬行:节俭:节省,节约;躬:亲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详细»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详细» 引咎责躬:同“引咎自责”。 详细» 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 详细» 鞠躬君子:谓谨敬尽职的人。 详细» 鞠躬尽力:见“鞠躬尽瘁”。 详细» 躬自菲薄: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 详细» 躬行实践:亲身实行或体验。 详细» 躬先士卒:犹身先士卒。 详细» 躬耕乐道: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详细» 躬蹈矢石: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详细» 背曲腰躬: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详细» 躬体力行: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详细» 罪己责躬: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 详细» 躬操井臼:躬:亲自;井臼:汲水舂米。指亲自操持家务 详细»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 详细» 责躬省过: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错 详细» 责躬罪己: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 详细» 芒刺在躬: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详细» 井臼躬操:井:汲水;臼:舂米;躬:亲自;操:从事。指亲自操持家务 详细» 整躬率物: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示范。 详细» 蹇之匪躬:见“蹇蹇匪躬”。 详细» 蹇蹇匪躬:蹇,通“謇”。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亦作“蹇谔匪躬”。 详细» 蹇谔匪躬:见“蹇蹇匪躬”。 详细» 躬冒矢石:见“躬蹈矢石”。 详细» 躬擐甲胄: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 详细» 变躬迁席: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详细» 躬行节俭: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详细» 抚躬自问: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详细» 躬逢其盛: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什么躬什么辑的成语
躬身行礼
[gōng shēn xíng lǐ]
指弯下身行礼,常表示臣服或恭敬。
躬逢其盛
[gōng féng qí shèng]
亲自参加了盛典或亲身经历了盛世。
躬行实践
[gōng xíng shí jiàn]
亲身实行或体验。
躬耕乐道
[gōng gēng lè dào]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躬操井臼
[gōng cāo jǐng jiù]
泛指家务劳动。
躬擐甲胄
[gōng huàn jiǎ zhòu]
指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
躬逢盛事
[gōng féng shèng shì]
亲身经历那种盛况。
躬先表率
[gōng xiān biǎo shuài]
自身先做出榜样。
躬自菲薄
[gōng zì fěi bó]
指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亲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没找到亲自菲薄,不过有:躬自菲薄,汉语词语,拼音是gōng zì fěi bó,意思是指亲身实行俭约。出自《文选·张衡〈东京赋〉》。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躬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多用于贬义,有褒义。出自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成语()自菲()
躬自菲薄 gōng zì fěi bó 〖解释〗指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 〖出处〗《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汉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薛综注:“躬自菲薄,谓俭约。” 〖示例〗陛下昧旦临朝,无懈治道,~,劳心民庶。 ★南朝·宋·范泰《早灾未已加以疾疫又上表》 妄自菲薄 wàng zì fěi bó 〖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示例〗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 ★茅盾《子夜》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躬字请问怎么样组词呢?
鞠躬
躬身
躬行
躬亲
直躬
躬耕
政躬
圣躬
谨躬
藐躬
鞠躬尽瘁
卑躬屈膝
事必躬亲
反躬自问
反躬自省
躬身行礼
躬逢其盛
躬自菲薄
躬行实践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是什么意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不应毫无根据地轻视自己,不应谈论不妥当的 话,这会堵塞别人对自己帮助的途径。  三国蜀·诸 葛亮《出师表》: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引喻: 称引譬喻,这里指说话。失 义: 不合大义。  劝谏君王不可以不应该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和不符合自己身份的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劝谏的道路。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解释下列词语 菲薄 死节 闻达 倾覆
菲薄
基本解释
1. [shabby;humble]∶微薄
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西游记》
2. [belittle;dispise]∶轻视,瞧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详细解释
1. 鄙陋。指德才等。常用为自谦之词。
《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王逸 注:“质性鄙陋无所因也。”《史记·孝武本纪》:“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 唐 王昌龄 《咏史》:“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明 徐渭 《为请夏新建伯封爵疏》:“臣本菲薄,赖陛下圣仁,令臣提督 浙江 学校。”
2. 微薄。指物的数量少、质量差。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只是聘礼菲薄,还要求令尊海涵。”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礼物]真是菲薄得很,希望阁下笑纳。”
3. 指微薄之物。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伛偻荐哺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4. 刻苦俭约。
《文选·张衡<东京赋>》:“ 文 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薛综 注:“菲薄,谓俭约。”《后汉书·杨震传》:“陛下以边境未宁,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新唐书·虞世南传》:“圣人深思远虑,安於菲薄,为长久计。” 胡适 《先母行述》:“先母自奉极菲薄,而待人接物必求丰厚。”
5. 薄。与“厚”相对。
鲁迅 《野草·复仇》:“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 郭沫若 《月光下》:“脸,呈着暗灰色,菲薄的嘴唇在痉挛。”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雪下着,一会在柈上盖上菲薄一层鹅的绒毛似的白花花的雪。”
6. 轻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 范蠡 其始居 楚 ,曰 范伯 。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清 秦笃辉 《平书·经学上》:“ 宋 儒说经,好为新解,妄斥 汉 儒。 朱子 却不甚菲薄 郑康成 。” 李大钊 《研究历史的任务》:“我们不能见了 格罗忒 ,便来菲薄 希罗陀德 。”
死节
【拼音】:sǐ jié
【注音】:ㄙㄧˇ ㄐㄧㄝ ˊ
【解释】:为保全节操而死。
【出处】:《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解释: 死节,故名清明节,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因要扫墓其关于“死”的说法而称为死节。
闻达
wéndá
特指向皇帝报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既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幽远之诚,未尝闻达。”
有名望;显达。
语本《论语·颜渊》:“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又:“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颛孙氏 求闻达之要,学干禄之术, 孔子 告以先远世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十年来株守故园,教子读书,苟全性命,不求闻达。”
倾覆
基本解释
1. [subvert;overthrow]∶颠覆;覆灭
后值倾覆。——诸葛亮《出师表》
倾覆国家
2. [upset;fall on one side]∶倒塌;翻倒
船将倾覆
3. [engage in internal strife]∶倾轧陷害
贵相倾覆
详细解释
1. 颠覆;覆灭。
《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旧唐书·李密传》:“ 阿房 崛起, 二世 是以倾覆。”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曩者 东南亚 诸国,其来朝会盟聘者,皆为其所并兼、翦灭、倾覆,不能自保。”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用是羣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复人。”
2. 倒塌;翻倒。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云阴罩野,水响翻空,那船将次倾覆。” 清 唐孙华 《题李元野骑牛图》诗:“ 长安 日日驱华毂,挟輈争隘多倾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3. 倾轧陷害。
《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嫉怨诽以倾覆人。”《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诈,以相倾覆。”《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谏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4. 谓邪僻不正,反覆无常。
《韩诗外传》卷一:“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谋倾覆而亡。”《汉书·息夫躬传》:“ 嘉 固言 董贤 泰盛, 宠躬 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张公 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5. 竭尽,全部拿出。
《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23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