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成都」成语故事

2023年05月18日成语故事140

“三徙成都”的成语故事:

相传尧舜禹时期,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他第一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第二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都城那么多,到第三次搬迁时,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多。后来他被尧推举为继承人


成语接龙12个,三字开头
5组,其中四组以“三”结尾
1、
三战三北_北面称臣_臣心如水_水母目虾_虾兵蟹将
将飞翼伏_伏首贴耳_耳鬓斯磨_磨砻镌切_切近的当
当家立事_事不过三
2、
三山五岳_岳岳磊磊_磊磊落落_落井下石_石火风烛
烛照数计_计合谋从_从流忘反_反正拨乱_乱琼碎玉
玉成其事_事不过三
3、
三长两短_短绠汲深_深雠大恨_恨相知晚_晚节不终
终始如一_一暴十寒_寒酸落魄_魄散魂飞_飞殃走祸
祸结兵连_连二并三
4、
三徙成都_都头异姓_姓甚名谁_谁是谁非_非同小可
可想而知_知足不辱_辱国丧师_师直为壮_壮志凌云
云朝雨暮_暮四朝三
5、
三位一体_体贴入微_微言大义_义不容辞_辞尊居卑
卑辞厚礼_礼义廉耻_耻居人下_下坂走丸_丸泥封关
关怀备至_至死不渝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请问四川成都在中国古代历朝里分别叫什么名字?
  成都的由来: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
  成都别名:蓉城、锦官城、龟城
  蓉城:
  成都又名蓉城,得名于一种蓉树,树干并不高大,而枝繁叶茂。每到秋日花开,宛若芍药牡丹状,一树繁丽,满身锦秀。五代时,后蜀主孟永倡令遍植于成都城墙,遂蔚为景观。秋日登高赏芙蓉亦成了成都人的一种习俗,蓉城之名由此而来。
  “木芙蓉(荷花是水芙蓉)”原产中国西南部,分布范围较广。四川成都栽培极盛,故成都有“蓉城”之称。《成都记》曾记有“孟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云。可见成都栽植芙蓉有着悠久的历史。
  锦官城:
  史载,从秦国、蜀汉一直到唐宋,政府都在成都设置一种管织锦工业的官员,名叫“锦官”。李劫人先生也把当时成都织锦工业所在地称为“特别工业区”,它的厂房建在紧临“流江”的一片开阔地上。关于锦官城的选址,目前没有文献记载为何要选在流江之岸,但根据锦缎“濯其中(流江)则鲜明,濯它江则不好”推断,当时的人们一定经过了许多次实验,最后才弄清流江的水质有利于濯锦。刘禹锡《浪淘沙》之五记载当时流江沿岸濯锦的情形说:“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这情形确实叫人羡慕。春天的流江两岸,集中了数以千计的成都美女,她们全都长得闭月羞花,手臂像莲藕一样白皙。她们用纤纤玉手将一匹匹新出的锦缎放到江水中濯洗,红灿灿的“鸳鸯锦“把整条江都映红了。在锦官城的大街小巷,织锦工人搭起各式各样的架子用来晾晒织锦。那些五颜六色的锦缎在风中自由地飘荡,流动的色彩把成都映得海市蜃楼般壮丽。满城的人鬓上插花,穿着绣衣,四处游乐,简直是“满街珠翠,千万红妆”(韦庄《怨王孙》)。
  龟城:
  据说还是在战国时期,秦将张仪领兵灭了古蜀国后,就在成都这个地方建城。但城墙总是筑不好,后面一段还没筑好,前边的那段就垮了,弄得张仪毫无办法。一天晚上,张仪正在思考筑城的良方时,突然发现一只大龟在前边爬,他觉得有趣,就跟了过去。龟越爬越快,张仪最后只得跑步才能跟上。跑呀跑呀,张仪跟着那只乌龟又来到了原来的地方。张仪灵机一动,到天明以后,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三徒成都指的是四川成都吗
是三徙成都吧,不是三徒。这里成都是分开的,成是成为,都是都邑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成为都邑的意思。成为了一座城。并不是四川成都的意思。成语的意思可译为:大舜为让位几次迁移,所到之处自成都邑,后用来形容圣德之人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百姓拥戴。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以三字为开头的成语接龙
1、 三战三北_北面称臣_臣心如水_水母目虾_虾兵蟹将 将飞翼伏_伏首贴耳_耳鬓斯磨_磨砻镌切_切近的当 当家立事_事不过三 2、 三山五岳_岳岳磊磊_磊磊落落_落井下石_石火风烛 烛照数计_计合谋从_从流忘反_反正拨乱_乱琼碎玉 玉成其事_事不过三 3、 三长两短_短绠汲深_深雠大恨_恨相知晚_晚节不终 终始如一_一暴十寒_寒酸落魄_魄散魂飞_飞殃走祸 祸结兵连_连二并三 4、 三徙成都_都头异姓_姓甚名谁_谁是谁非_非同小可 可想而知_知足不辱_辱国丧师_师直为壮_壮志凌云 云朝雨暮_暮四朝三 5、 三位一体_体贴入微_微言大义_义不容辞_辞尊居卑 卑辞厚礼_礼义廉耻_耻居人下_下坂走丸_丸泥封关 关怀备至_至死不渝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文化最悠久的城市排名前三是什么?
“长沙鳖”也许历史最悠久
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长沙”作为地名,有历史记载的已有3000多年,目前还无法确定究竟源于何时,但有历史记载的时间已经是现今的省会城市中是最长久的了。《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诸侯来贺,贡物中有一种“长沙鳖”,这是“长沙”地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开始规模化建城,但长沙地名究竟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要比“长沙鳖”的记载还要久远。而且长沙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也没有迁移过,这是中国省会城市中绝无仅有的。
成都比长沙晚吗
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着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周朝末年,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灭蜀,以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国地置蜀郡,成都为郡、县治所。此后两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没有迁移。
“南京”作为城市名称却是明代的事情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有 2470年历史 ,但“南京”作为城市名称却是明代的事情。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建立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皇宫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南京城名沿用至今有586年,仍设六部等机构。南京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
隋朝时期的太原才是今日的太原
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太原郡为其中之一,郡治设在晋阳(不是今日的太原)。秦称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
“西安”作为城市名称,只有638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但不是今日的西安所在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第二年春,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就是安定的大西北的意思。明太祖朱元璋封其次子为秦王驻守西安,秦王以唐长安城皇城为新城的基础,向外扩展,形成了今日的西安。
历史上的西安叫做长安,还有过大安府(后梁)、京兆府(后唐)、陕西路(宋)、安西路(元)、奉元路(元)等不同名称。西安的前身长安的城市历史有2000多年,而“西安”作为城市名称,只有638年。
“北京”这一地名604年前才出现
公元前1045 年(西周),北京开始建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6 年(秦), 秦始皇攻取蓟城,蓟城为三十六郡之一。公元1368年(明),明朝取代元朝,把大都改称北平。公元1403年,明朝皇帝永乐改北平名为北京。国民党统治时期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一至十开头的成语?
一掷百万 一字不易 一字长蛇阵 一枕槐安 一枕黄梁 一座皆惊 一针见血 一纸空文 一字连城 一字千金 一掷千金 一柱擎天 一朝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之谓甚 一字一板 一张一弛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朝一夕
二三其德 二分明月 二龙戏珠 二话不说 二满三平 二八佳人 二三其意 二姓之好 二三君子 二童一马 二惠竞爽 二缶钟惑 二竖为虐 二缶锺惑 二心两意 二心三意
三心两意 三心二意 三写易字 三写成乌 三下五除 三徙成国 三徙成都三纲五常 三告投杼 三更半夜 三宫六院 三分鼎足 三坟五典 三风十愆
四战之国 四方辐辏 四海升平 四海飘零 四海皆兄弟 四肢百体 四肢百骸 四至八道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 四停八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四体百骸 四书五经 四时之气 四山五岳 四角俱全 四郊多垒 四荒八极 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 四海他人 四海九州 四分五剖 四纷五落 四分五落 四方之志 四方八面 四冲六达 四冲八达 四百四病 四面受敌 四面出击 四面楚歌 四亭八当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八方 四马攒蹄 四脚朝天 四清六活 四平八稳 四分五裂 四海鼎沸 四姻九戚 四海升平 四衢八街 四海波静 四大皆空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海承风 四不拗六
五步成诗 五彩缤纷 五车腹笥 五藏六府 五尺竖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毒俱全 五冬六夏 五大三粗 五短身材 五典三坟 五鼎万钟 五斗折腰 五风十雨 五方杂处 五方杂厝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羖大夫
六臂三头 六畜不安 六尘不染 六出纷飞
六朝金粉 六出奇计 六畜兴旺 六尺之孤
六尺之讬 六道轮回 六根清静 六根清净
六合之内 六街三陌 六街三市 六马仰秣
六亲不认 六趣轮回 六亲无靠 六神不安
六神无主 六通四达 六韬三略 六通四辟
六问三推 六月飞霜
七纵七擒 七足八手 七嘴八舌 七嘴八张 七纵八横 七子八婿
七支八搭 七贞九烈 七折八扣 七言八语 七行俱下 七相五公 七窝八代
七颠八倒 ①形容纷乱不堪。②谓失去常态。③犹言颠三倒四。④犹言懵头转向
七断八续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七返还丹 见“七返丹”
七高八低 形容凹凸不平
七拱八翘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七横八竖 形容纵横杂乱
七慌八乱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七开八得 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七孔生烟 同“七窍生烟”
七口八嘴 同“七嘴八舌”
七拉八扯 ①谓漫无边际地闲谈。②谓乱拉来一大堆人
七捞八攘 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七老八倒 形容年老体衰
七老八十 形容年纪很大
八砖学士 八竿子打不着 八难三灾 八万四千 八面受敌 八纮同轨 八府巡按 八方支持 八窗玲珑 八字没一撇 八字打开 八珍玉食 八音迭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面张罗 八面圆通 八面莹澈 八面威风 八面玲珑 八面见光 八九不离十 八街九陌 八荒之外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方呼应 八斗之才 八拜之交 八百孤寒 八字没见一撇 八音遏密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 八面驶风 八方支援 八方风雨
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之力 九阍虎豹,九间朝殿,九间大殿,九江八河,九九归一,九九归原,九烈三贞,九流宾客,九流三教,九牛一毫,九牛一毛,九衢三市,九仞一篑,九死一生,九霄云外,九行八业,九原可作,九蒸三熯,九州四海,九宗七祖
十字路头 十字街口 十捉九着 十转九空 十战十胜 十载寒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三徙成都”扩展: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三徙成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造句: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
成语简拼:SXCD
成语读音:sān xǐ chéng dōu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注音:ㄙㄢ ㄒ一ˇ ㄔㄥˊ ㄉㄡ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近义词:三徙成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6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