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迎新”「送故迎新」

2023年09月07日成语大全95

成语“送故迎新”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òng gù yíng xīn
成语简拼:SGYX
成语注音:ㄙㄨㄥˋ ㄍㄨˋ 一ㄥˊ ㄒ一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送旧迎新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成语用法:送故迎新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新旧交替。
成语造句:你与我逞精神送故迎新。(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
英文翻译:see off the old and welcome the new

成语“送故迎新”的扩展资料

1. 中送的成语有哪些
传经送宝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稽疑送难 考察疑端,排除难点 来迎去送 来者迎之,去者送之 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目送手挥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千里送鹅毛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送往事居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 手挥目送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送往迎来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偷寒送暖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推襟送抱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养生送死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迎来送往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目逆而送 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旧迎新 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送暖偷寒 见“送暖偷寒”。 送暖偎寒 见“送暖偷寒”。 送去迎来 见“送往迎来”。 送往劳来 见“送往迎来”。 送往视居 见“送往事居”。 送眼流眉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含有"送"的成语有哪些?
传经送宝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稽疑送难 考察疑端,排除难点 来迎去送 来者迎之,去者送之 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目送手挥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千里送鹅毛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送往事居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 手挥目送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送往迎来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偷寒送暖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推襟送抱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养生送死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迎来送往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目逆而送 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旧迎新 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送暖偷寒 见“送暖偷寒”。 送暖偎寒 见“送暖偷寒”。 送去迎来 见“送往迎来”。 送往劳来 见“送往迎来”。 送往视居 见“送往事居”。 送眼流眉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雪里送炭 见“雪中送炭”。 旬输月送 形容赋敛繁苛。 养老送终 同“养生送死”。 养生送终 同“养生送死”。 迎新送故 见“迎新送旧”。 迎新送旧 ①谓迎来新的,送走旧的。②特指妓女生涯。 雨后送伞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解释〗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白衣送酒 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 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公益成语:gyjslw.com
3. 送什么迎什么的成语
送往迎来,成语,读音为sòng wǎng yíng lái,释义为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出自《庄子·山木》。【名称】送往迎来【拼音】sòng wǎng yíng lái【解释】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送的详细注解

sòng
[动]
⑴ (会意。小篆字形)
⑵ 同本义 [accompany bride to bridegroom’s family on wedding day]
送,遣也。——《说文》。
送迎无礼。——《荀子·富国》。注:“致女也。”
⑶ 又如:送嫁(送亲);送娘(方言。送新娘子);送房(结婚之夕,亲友陪送新郎入洞房);送亲(娘家人送出嫁的姑娘上轿或送新娘男家)
⑷ 送行;送别 [see sb.off wish sb.bon voyage]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⑸ 又如:送车(到车站送行;又指送行的车);送迎钱(迎送官员的开销);送任(送亲去当人质);送迎(送往迎来);送路(送行;饯别);送故迎新(送旧官,迎新官;送旧岁,迎新年)
⑹ 将东西运去或传交 [deliver;carry]。又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相奉。——《汉书·食货志》
⑺ 如:送茶(送礼);送还(送给);送款(表示诚心诚意的投降);送风(传递消息,通风报信);送盏(递送酒器以劝饮);送语(传话);送意(传送情意);送怀(传达思想感情)
⑻ 遣送 [send back;repatriate]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⑼ 又如:送遣(遣送,送归);送转(方言。送归,送还);送传(押送递解);送官(送交官府)
⑽ 送葬;送丧 [take part in a funeral procession;attend a funeral]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器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长公(袁枢)无愧斯语矣。——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⑾ 又如:送老(安葬老人或长辈);送横(为横死者送丧);送哭(哀哭而送葬)
⑿ 馈赠[give as a present]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曾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申屠臾)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史记·申屠嘉列传》
⒀ 又如:送定(为定婚,男方给女方家里送聘礼);送锅(送饭锅祝贺乔迁之喜);送粥米(妇女坐月子时,娘家和亲戚送给她鸡蛋、小米等东西);送鲜(赠送新鲜食品);送赆(赠送钱财、礼物);送盘(方言。送聘礼);送遗(赠送);送汤(亲友女儿出嫁或生产,送礼致贺)
⒁ 了结;断送 [bring upon oneself]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张云庄·红绣鞋》
⒂ 又如:送断(断送;葬送);送死
⒃ 度过,排遣 [spend]。如:送老(排遣年老的时光);送春(送社。送别春天);送夏(送别夏天);送腊(辞送腊月)
⒄ 送神 [send off the gods after the offering of sacrifices]。如:送社(送春);送祟(巫师祛送鬼祟的仪式);送佛送到西天(帮人帮到底)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什么故什么新成语
相关的成语:
厌故喜新
去故就新
去故纳新
吐故纳新
弃故揽新
涤故更新
温故知新
蜕故孳新
送故迎新
革故立新
革故鼎新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辞旧迎新 的近义词
辞旧迎新的近义词有:迎新送故、送旧迎新、除旧迎新、除旧布新
辞旧迎新的释义:
辞旧迎新出自《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辞为告别,迎为迎接。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泛指送走旧的,凶恶新的。现在常指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辞旧迎新的例句:
1.咱老百姓今儿个真呀真高兴,大年三十讲的是辞旧迎新。
2.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辞旧迎新的同义词是什么及造句
【成语】: 辞旧迎新【解释】: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泛指送走旧的,欢迎新的。【出处】: 《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举例造句】: 我管的那僧尼道俗乐人,迎新送旧都是小人该管。 ★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近义词】: 迎新送故、送旧迎新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5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