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安寝”「问安视寝」
成语“问安视寝”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問安視寢成语读音:wèn ān shì qǐn
成语简拼:WASQ
成语注音:ㄨㄣˋ ㄢ ㄕˋ ㄑ一ㄣ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问安视膳、问寝视膳
成语出处: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余,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问安视膳”。
成语用法:问安视寝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子女侍奉父母。
英文翻译:take good care of one's parents
成语“问安视寝”的扩展资料
1. 问字开头的成语问字开头的成语:
【问安视寝】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问安视膳】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问长问短】问:询问。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问鼎轻重】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问鼎之心】问:询问。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相传禹铸九鼎,作为国家力的象征。指有夺政的野心。现也指在比赛中有夺魁的雄心。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问官答花】指答非所问。
【问花访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问寒问暖】形容关怀体贴备至。
【问寒问热】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问牛及马】问:询问;及:达到。询问牛的价格,得知马的贵贱。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柳评花】比喻狎妓。
【问柳寻花】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寝视膳】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十答十】问:询问;答:回答。询问十回答十,即有问必答。形容见多识广。
【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问俗问禁】问:打听;俗:风俗;禁:禁忌。询问风俗和禁忌。
【问天呵壁】问天:向天发问;呵:大声呵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问天买卦】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问心有愧】问心:问问自己;愧:惭愧。自己问自己,心中感到不安。指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
【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一知二】问:询问;知:知道。问一知道二。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诸水滨】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罪之师】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问开头的四字成语
问长问短 问道于盲 问安视寝 问安视膳 问鼎轻重 问鼎中原 问官答花 问寒问暖 问柳评花 问柳寻花 问牛知马 问寝视膳 问舍求田 问十道百 问天买卦 问心无愧 问羊知马 问一答十 问诸水滨 问罪之师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成语第四个字寝
寿终正寝 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高枕安寝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同“高枕而卧”。 忘餐废寝 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问安视寝 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找一个成语含有寝 睡觉( )
废寝忘食。寝食难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什么意思
意思:
谁是最早起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起的早)。
《大梦谁先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刻画出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
词语注释:
①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原意谓死为大觉,则生为大梦。觉:这里谓觉醒之意。
②平生:平素,往常。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③迟迟:徐缓貌。《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釆蘩祁祁。” [1]
作品译文:
一、谁是最早起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起的早)。
二、谁是最有觉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数的,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比太阳还有智慧)。
三、我是世上最有智慧的贤臣,我每天等待的明主迟迟未来。
注:诸葛亮少年狂妄,曾常自比管仲乐毅,此诗应是通过早起超过太阳,引喻:自己才能超众谦逊的狂妄,也有表达怀才不遇愤怒。
拓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造访,没有见到,第三次正好诸葛亮在午睡,几个时辰以后,睡足了的诸葛亮醒来便吟出该诗。
该诗的第一、二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从人生大处着笔,对于人生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其参得透彻,看得明白呢。“我自知”,不仅对人生梦觉的“自知”,而是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洞悉于心、了如指掌,是对人生哲理的觉醒。
该诗的第三、四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日正长,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仅从字面上看,前两句与后两句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仔细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便活现出来了。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杭州。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物,据传曾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军。
明朝建立后,他结束了政治生涯,心致力于小说创作。史传他曾编撰小说数十种,还著有《十七史演义》。他根据民间传说、宋元话本、戏曲,参照有关史料写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大梦谁先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