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成语故事

2023年09月27日成语故事87

“以身作则”的成语故事:

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齐景公过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车新衣,他坚决不受。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他还是坚持不接受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立言立行 是什么意思
1、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基本释义: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现代 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例句: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
2、率先垂范 [ shuài xiān chuí fàn ] 
基本释义:褒义词,是指率先,带头;垂范,示范。
3、立言 [ lì yán ] 
基本释义:
(1)指著书立说。
(2)泛指写文章。
(3)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
出处:现代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如在承认我的解释上立言。则我的证据虽然只有一个,而河上博士 是连一个也没有。”
4、立行 [ lì xíng ] 
基本释义:
(1)行为举动。
(2)建德修行。
出处: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小人秉性必深刻,立行必矫激,用心必险毒。”
白话译文:小人的秉性必然严峻苛刻,做事必定骄傲,激烈,用心必定是险恶毒辣。
扩展资料:
以身作则的同义词有:
1、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基本释义: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临难不顾,身先士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白话译文:在危险中不顾及生命,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2、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基本释义: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唐 李百药《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白话译文:杨愔重操旧业做回老师,以自己的人品学问方面为别做榜样。
例句:人民教师要为人师表 ,就必须在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规范、榜样
一、则的组词:
否则、规则、原则、法则、准则、然则、细则、通则、守则、总则、附则、罚则、实则、虽则、铁则、简则、可则、上则、制则、表则
二、则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愆则[qiān zé] 
越轨。
2、反则[fǎn zé] 
反归其法则。
3、帝则[dì zé] 
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
4、唤则[huàn zé] 
当做,以为。
5、极则[jí zé] 
犹言最高准则。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什么意思?
以身作则 【近义】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反义】以身试法【释义】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用例】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巴金《家》二十五)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法
以身作则法是指教师和家长用自己的行动、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从而影响、教育孩子的方法。“则”是准则、标准、榜样、表率的意思;“作则”就是以自身为表率,行为作标杆。
著名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说:孩子经常听不懂大人的话,孩子懂道理是看会的,不是听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教师和家长对他们了解得越多,体谅得越多,示范的越好,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好。
    12.1 当前存在的误区
    12.1.1 有的家长有不良恶习。家长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恶习,这类家庭常常自私自利,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什么都围绕着个人利益转,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为个人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并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刺激,他们也会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在心灵中深处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12.1.2 家庭不和。大人不懂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其实,无论是家长吵架,还是家长和老人不和,孩子也会迅速模仿。
12.1.3 家长失信。许诺的事情不认账、打折扣或者无限期拖延。家长的失信行为会给孩子树立消极榜样,家长说话不算数,很难要求和指望孩子说话算数。 
    12.2 典型事例
1993年1月的一天早晨,孙维刚老师在路上帮助一位驮着鱼缸摔倒的小贩,到校时,比他和同学们原来约定的早10分钟到校的规定晚了5分钟。
  孙维刚老师虽然可以说明原因,但他没这样做。他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出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
  事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孙老师有病,工作又那么繁忙,我们都清楚。有一天早晨,老师迟到了,他自惭自责,竟然在教室门口罚站。那一天风很大,望着门外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说不清楚是感动是难过。孙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同学们做到的,自己绝对以身作则。
12.3 基本理论观点
12.3.1 每位家长都是一本活教材
年纪较小的孩子,他们的眼睛是单纯的,没有善良与丑恶,所看到的都会照单全收,孩子的心灵像块处女地,没有杂草与良苗,耕耘什么,就收获什么。家长的榜样作用,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每位家长都是一本教材,供孩子们翻阅、学习、模仿,为了让孩子读好这本“书”,家长就要把自己写好。   
12.3.2 潜移默化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他们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家长首先要注意严以律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丝毫不能大意。
家长就是一面时刻立在孩子眼前的镜子,家长的言行是孩子的参照物。孩子常常是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修正”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12.3.3 以身作则是教师和家长必备的品德
以身作则是教师和家长这一社会角色的品格特征。教师和家长的“身”和“则”就是他们的人格,会客观地呈现在孩子面前,给孩子发挥着示范作用。教师和家长言行一致,言教与身教统一,对孩子的影响就会一致、统一。
       12.3.4 以身作则是教师和家长树立威信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荀子十分注意树立教师的道德威信。他说:“尊严而惮,可以为师”,是说只有具有尊严和威信的人才能为师。有威信的教师所授之课,孩子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就好。
威信的树立,不能靠威吓、粗暴的手段来实现,只能凭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教师和家长要赢得孩子的爱戴和尊敬,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外,还要给他们以真诚的爱护和尊重。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孩子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对他的谆谆教导是爱护他、关心他,他们就会产生对教师和家长尊敬的情感,从而从心里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教导。
12.3.5 以身作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和家长正面引导和教育,同时,更希望在自己崇敬的教师和家长身上学到如何做人。教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以身示范,言行一致。
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知识的启蒙者,行为道德的示范者,成人成才的引导者,要规范约束自己,培养自己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读一遍孩子身心健康
读二遍孩子茁壮成长  读三遍孩子必定成才
中国教育方法第一书:《教育优方》摘要  中国国际教育出社    张峰 张卓 张吴昊  著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是什么意思?
释义: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典故:楚威王问莫敖子华:“从先君楚文王迄于今,有不是为了进爵加俸而为 国担忧的人吗?”莫敖子华向他列举了历史上各式各样为国担忧的人。楚威 王听后,长叹了一口气说:“这些都是古时候的人了。现在,怎么能得到这 样的人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身先士卒
释义: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宋书·檀道济传》:“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
译文:激励士兵;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则可以所向披靡。
二、身体力行
释义: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译文:身体力行称得上仁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身作则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的近义词是什么?
【以身作则】的近义词有: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事必躬亲……
1:身体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释义: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2:身先士卒
拼音:shēn xiān shì zú 
释义: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3:言传身教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释义: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4:为人师表
拼音:wéi rén shī biǎo 
释义:师表:榜样,表率。 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5:事必躬亲
拼音:shì bì gōng qīn
释义: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以身作则
注音: [yǐ shēn zuò zé]
解释:以身作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ēn zuò zé,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出自出处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义词: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反义词:瞠乎其后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什么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一个统帅、领导别人的人,首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最好的收心方法就是成为众人的榜样。 为人处事讲求原则,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但能做到对人的过错不计较和苛责,这样的领导则少之又少,曾国藩算是一个。 曾国藩处理“秦淮灯舫”一事,充分说明了他的居官原则。 秦淮河是古都南京的古迹名胜,也是游船画舫的积聚地。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秦淮河一带受到战争的洗劫,日渐萧条凄凉。战争结束,秦淮河畔出现了昔日的画舫,恢复了繁荣景象。 六安郡的太守涂廉访,思想保守,对这种情形看不顺眼,便通令各县严厉禁止秦淮河的画舫灯船,并把此事的处理结果禀报了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曾国藩对涂廉访说:“听说淮河灯船,尚寥落如星辰。我多年前曾过此处,只见千万船只来往如梭,笙歌之声彻夜不绝,实在是太平年代的一大乐事啊!”涂廉访听后,甚是别扭。 没几天,曾国藩约各位官员共游秦淮河,并设宴款待太守涂廉访。席问,曾国藩风趣地对大家说:“30年前,我是心向游弋而不敢游弋,30年后,我是心不想游弋而不禁别人游弋。”停了一会儿,他又说道:“30年后的今天,我身为两江总督,处理政事不能凭一己之好恶,一定要为金陵百姓恢复一个源远流长、大家喜爱的游乐场所,并重建一个人文荟萃、河山锦绣的江南名城。” 曾国藩对秦淮灯舫所抱的开放态度,对幕僚中的官员启发很大,最受教育的还是太守涂廉访。他撤销了原来的禁令,并采取积极措施,修复鸡鸣寺、莫愁湖、胜棋楼、扫叶楼,恢复了六朝旧迹,使龙盘虎踞的石头城再放异彩。曾国藩不禁秦淮灯舫的举措,在金陵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各地商贩云集秦淮河畔,富商大贾携眷游玩,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选择贤人委以重任,听其言而察其理。这两句话是曾国藩自认很难做到的。但他仍旧尽力而为,在选任用人上尽量做到宽容。 他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今年我在省里,在下辖的武职官员中特别赏识塔齐布这个人,实在是因为军营目前的风气不好,官兵们遇事退缩,行为虚浮,漫不经心,无所作为,骄纵涣散,如同撮合起来的泥沙不能当饭吃,令人又是叹气又是痛恨。获得一个像塔齐布这样热血澎湃、立志杀敌的人实在很难,因此我才倍加器重,屡加赞许。除此之外,我也缺乏可以信赖的心腹。至于那些不受我肯定的人,则是人人对之斥骂唾弃。有些人想要混淆黑白,颠倒善恶,将大才、小才各种人才混为一谈,那么依着我这不够宽大的胸怀,对此实在不能容忍。造成今天整个社会的动乱,只因为人们混淆是非,万事漠不关心,才使得志士贤人灰心丧气,偷奸耍滑之徒得意洋洋。” 大凡居官为宦的人,仕途坷坎不平,身败名裂的不在少数,有的人甚至稀里糊涂就被免职罢官了。曾国藩总结古代高官失位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昏、傲、贪、诈。曾国藩家书中提到了四败:“昏惰任下的人败、傲狠妄为的人败、贪鄙无忌的人败、反复多诈的人败。”曾国藩认为要居官有成,就必须戒此四败。欲不昏惰任职,必须做到“明”,尤其是知人之明。只有知人之明,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只有人尽其才,才能事业兴旺。曾国藩能文能武,在军中他可以预言谁可以为营官,谁可以为大帅,正如某人后来的表现验证了他的预言。如他保举塔齐布说:“将来如打仗不力,臣甘问罪。”后来,塔齐布果然屡建战功,后战死沙场。 曾国藩做事讲求原则,要求也很严格,但不管是多急多大的事情都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不以一时的情绪做事。他认为陈国瑞率军驻扎济宁,力量单薄,便把部将刘铭传派到济宁,驻守济宁城北的长沟集。陈国瑞性情暴虐,向来看不惯湘军,看到刘铭传军配备着先进的洋枪很是妒忌,于是产生了抢夺的念头。但他的方式过于激进,又杀人又抢夺,激怒了刘铭传,刘铭传把陈国瑞的士兵全部打死,还将他软禁。回去以后,陈国瑞恶人先告状,向曾国藩控告刘铭传,刘铭传也不示弱,两人就争吵起来。曾国藩对于陈国瑞的蛮横早有所闻,火并事件以后,对陈国瑞屠杀自己部下的行为十分不满,但在向皇帝的呈禀中,他仍客观地详述了陈国瑞的功与过,使陈国瑞受到了适宜的制裁。这样,陈国瑞不得不向曾国藩认错,并服从曾国藩的调遣。 曾国藩不仅对部下要求严格,而且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提倡节俭就由自身做起。做官的人,几乎没有不爱钱的,而曾国藩对钱就没有兴趣。曾国藩的日常生活极其俭朴,即使是女儿出嫁的大事,也才给压箱银子二百两,说到做到,未多放一两。儿子曾纪泽新婚,曾国藩谆谆告诫儿子,要求新妇亲自下厨做饭,并学习绩麻织纺之事。曾国藩一生廉洁自律、生活俭朴,官至一品总督,家庭生活与普通家庭无异。曾国藩30岁生日时,添制了一件青缎马褂,平日并不穿着,只有遇到庆贺或者新年时才穿一次,所以,那件衣服始终显得很新。 曾国藩做京官十多年,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他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对于衙门里的各种事务,现在都已经很熟悉,同事都很佩服我。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我处理得很好。既然我现在在礼部衙门,就应当为国家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敢苛求什么,也不敢懈怠,为国家尽心尽力地服务,才是我最大的心愿”。虽然这只是普通的家书,但是却反映了他严以律己的作风。 身为一家之长,一国重臣,对国家,他始终忠心耿耿,尽忠职守;对部下,他赏罚分明,管教有方;对子女,他教学相长,调理有方。曾国藩为人处事始终有自己的原则,因此,曾国藩不像历史上某些臣,虽然倾一时,但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既是名人就必有非议,功过是非自有定论。作为后世的人,要学会忆史思己,取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学习观念。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是什么意思?
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例子】 好的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领导大家共同奋斗。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身先士卒、为人师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反义词】以身试法、监守自盗、监主自盗
扩展资料
以身作则的近义词
身先士卒
【解释】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每当遇到敌人时都个非常勇敢,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例子】很明显,她一直身先士卒,作为我们公司的发言人,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以身作则的近反义词
以身试法
【解释】: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处】:《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要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以身试法
【示例】: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奉公守法,不要以身试法。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身作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身先士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身试法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的近义词
身体力行( 注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身先士卒( 注释: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事必躬亲( 注释: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言传身教( 注释: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一马当先( 注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是什么意思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意思: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出自 巴金《家》。近义词: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请支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以身作则是什么理论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解释]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出自]《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管理者应如何以身作则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管理者如何以身作则作为一位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就是要以身作则,要下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所以管理者的做好表率很重要,只有以身作则,作好榜样才能令行禁止。否则,虽有法令,不能推行。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了。此外,不管是领导者也好,还是做人也好,一定要诚实、实在,不要去做一些比较虚的事情。管理者坚持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长期潜移默化,才能够影响身边的人。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以身作则”扩展:

日文翻译:艖(み)をもって範(のり)を示(しめ)す
成语谜语:模特儿;量体裁衣
读音纠正:则,不能读作“zhé”。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英文翻译:set an example with one's own conduct
近义词: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成语注音:一ˇ ㄕㄣ ㄗㄨㄛˋ ㄗㄜˊ
成语读音:yǐ shēn zuò zé
成语歇后语:裁缝剪衣
其他翻译:<德>mit gutem Beispiel vorangehen<法>se donner soi-même en exemple
造句: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巴金《家》二十五)
错字纠正:作,不能写作“做”;则,不能写作“啧”。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解释: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俄文翻译:подáть личный пример
成语辨析: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但“身先士卒”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做;走在群众的前面”;“以身作则”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简拼:YSZZ
成语用法:以身作则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成语:以身作則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反义词:以身试法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6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