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阳”「买田阳羡」

2023年10月22日成语大全122

成语“买田阳羡”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ǎi tián yáng xiàn
成语简拼:MTYX
成语注音:ㄇㄞˇ ㄊ一ㄢˊ 一ㄤˊ ㄒ一ㄢ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辞官归隐
反义词:东山再起
成语出处:宋 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辞官归隐。
成语用法:买田阳羡紧缩式;作谓语;指辞官归隐。
成语造句:明·何景明《得献吉江西书》诗:“鼓柁湘江应未得,买田阳羡定何如?”

成语“买田阳羡”的扩展资料

1. 买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买椟还珠、
买爵贩官、
买笑追欢、
买王得羊、
买牛息戈、
买上告下、
买欢追笑、
买空卖空、
买静求安、
买臣覆水、
买菜求益、
买东买西、
买田阳羡、
买米下锅、
买铁思金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田地的田能组什么词
种田 耕田 水田 田地 田埂 田园 田赋 田鼠 田鸡 田径 田舍 田亩 田头 田间 田联 田垄、田野、田园沧海桑田 瓜田李下 蓝田生玉 解甲归田 蹊田夺牛 孝悌力田 田连阡陌 龙德在田 求田问舍 买田阳羡 李下瓜田 田月桑时 笔耕砚田 种玉蓝田 海水桑田 服田力穑 田父之功 田夫野老 渤澥桑田 田连仟伯 桑田碧海 田父献曝 焚薮而田 汶阳田反 豚蹄穰田 焚林而田 田父之获 田翁野老 田畯野老 瓜田之嫌 田夫野叟 田父野老 寸田尺宅 田父野叟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买田阳羡吾将老翻译
菩萨蛮【作者】苏轼 【朝代】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有书仍懒著。水调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赏析:词分上下两片。上片直抒胸臆,歌颂阳羡山水的美好,表达向往自然的愿望。开头两句点明当初终老阳羡之原因,是因为阳羡的山水实在太美了。诗人对阳羡山水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他视宜兴为第二故乡情感的真实流露。三四两句承此而来:因此,他要驾一叶小舟来往于山水之间,尽情畅游,享受山水之乐了。下片用一个“仍”字回应上片之“从初”,通过引述前贤,进一步表达现在自己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决心。诗人既然选定了“聊从造物游”之路,就不愿再静坐书斋著书立说了,要学一学当年的陶渊明,唱着“归去来兮辞”,回归自然,躬耕田园。“有书”两句表面上写的是懒得“著’ “书”,其实质是表达厌恶官场生活之意,一个“漫”字,将诗人倾慕清静自在的田园生活乐趣之欲望表露无遗。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第二个字是田的成语
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肥田沃地、寸田尺宅、蓝田生玉、求田问舍、三田分荆、服田力穑、扫田刮地、蓝田出玉、买田阳羡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宜兴属于哪个市?
宜兴于江苏省无锡市。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扬州。
隋开皇九年(589),改称义兴县,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常州。清雍正四年(1726)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1912)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
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常州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苏州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镇江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底,宜兴市辖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5个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芳桥街道;13个镇:丁蜀镇、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湖㳇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东濒太湖,西部为天目山余脉,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占宜兴市的五分之一,宜兴市市区,是宜兴的两个主城区之一。
2、西渚镇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市的西南。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沪、宁、杭大三角中心,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西渚镇总面积66.6平方公里。
3、湖㳇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大三角的中心,因“太湖第一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更以“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而名闻遐迩。
参考资料来源:宜兴人民政府网-宜兴概况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带“田”字的俗语或谚语
笔耕砚田 服田力穑 沧海桑田 寸田尺宅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李下 解甲归田 买田阳羡  蹊田夺牛  田父之功  豚蹄穰田  田月桑时   蓝田生玉  求田问舍  田父献曝  问舍求田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买椟还珠、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一锤子买卖、
招兵买马、
嬴奸买俏、
买笑追欢、
量金买赋、
千金买赋、
买爵贩官、
博士买驴、
贱买贵卖、
买牛息戈、
问天买卦、
沽誉买直、
买空卖空、
赔本买卖、
买上告下、
千钱买邻、
千金买笑、
买欢追笑、
贩交买名、
卖剑买牛、
收买人心、
买菜求益、
买静求安、
卖刀买牛、
买田阳羡、
折本买卖、
千金难买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宜兴风光简介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 陶都宜兴东临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沪、宁、杭的中心,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新兴城市。宜兴古称阳羡,荆溪,自秦始皇设阳羡郡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在该地曾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唐五代的青瓷窑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残片;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窑茶具已深受各位饮家所珍赏,所以到明代时宜兴紫砂壶名家辈出,紫砂茶具遂广受欢迎。 由宜兴到鼎蜀镇一段,风景迤俪,如鼎山、庚桑、善卷、慕蠡诸洞、东l?、西l?水区、国山碑、周孝候墓<BR>、蛟桥诸名迹,风光秀丽独特,溶洞奇异天成,奥妙无穷,竹海绿涛满倾,蔚为壮观;茶洲清香四溢,生机勃勃;湖光山色相映,也别具神韵。 唐代,宜兴郡以好茶闻名全国;从唐肃宗到明太祖的六百年间,常州阳羡茶均为上等好茶;并且设立了“<BR>贡茶院”。明太祖洪武年间废除团茶政策,遂带来了制茶方法的改革,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又并列了一个陶都——宜兴。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此外,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宜兴景点详细介绍 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境内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为陶中上品。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兴陶业中心鼎蜀镇,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近两万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 宜兴又以茶叶、毛竹生产基地著称。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这里的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宜兴现已列为太湖中大风景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旅游机构、旅游设施正在不断齐全。明天的宜兴,将更加灿烂辉煌!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求 苏轼《浣溪沙(送叶淳花)》的解释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波澜跌宕。如果要问:苏东坡,他的“一生之梦”是什么?他的“一生之寄”是什么?答案是:朝廷-阳羡。
  鸡黍之约。北宋嘉?潭?年(1057年),苏东坡22岁,随父偕弟出川赴京赶考,与弟苏辙同时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在皇帝宴请的琼林宴上,与同桌的同科进士宜兴的蒋颖叔(之奇)、单锡、武进的胡完夫相谈甚欢,结成莫逆。席间,蒋之奇讲述家乡人情风物之美,富于幻想的苏坡不禁神迷心醉,当即便与蒋之奇、单锡相约,将来退休同住宜兴,比邻而居,共赏如诗如画的荆溪美景。
  这时苏东坡,是春风得意、风华正茂的新科进士。他的梦是男儿当为朝廷“奋厉当世”,退休后赴“鸡黍之约”。是啊,连仁宗在殿试苏氏兄弟后,回宫时也兴冲冲地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
  黄墅买田。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39岁,时任杭州通判,以转运使檄奉命往常州、润州(今镇江)、苏州、秀州(今嘉兴)赈济灾民。公事完毕,来到宜兴,客居湖氵父单锡家,一住数月。因苏东坡将外甥女嫁给了宜兴才子单锡,苏单两家已是亲家。单锡陪苏东坡遍游宜兴,还陪苏东坡到离善卷洞不远处的黄墅村去步田(苏轼托蒋之奇买的田)。
  这时的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外任。政治上的寒意使他格外感到宜兴的暖意――优美的景色、丰饶的物产、淳朴的民风、知己的朋友……这不正是自己理想的归隐之地吗?“鸡黍之约”后的17年,他兴奋地吟唱:“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菩萨蛮》)“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浣溪沙》)
  蜀山造屋。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49岁,此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年后得到赦免,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去汝途中,他又来到宜兴求田问舍,作终老宜兴的准备。然后他上表乞居常州(实宜兴),允准后举家来到宜兴已是元丰八年(1085年)五月。因为黄墅之田,“未足伏腊”,还不够一年的吃用,他在宜兴闸口永定里人邵民瞻的帮助下,又在氵鬲湖边的塘头买得一处田地。他还在丁蜀的蜀山购地筑草堂安家,并赠邵民瞻西府海棠花种、为邵氏园题额“天远堂”。
  这时的他,经历了“乌台诗案”无中生有的陷害,经历了几近死罪的“牢狱审讯”,经历了撤职监管的“贬谪黄州”,虽不减“致君济民”之志,但更觉宜兴是一片梦想中的乐土――“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归宜兴留题竹西寺》)“逝将归老,殆是前缘。”(《楚颂帖》,又名《桔颂帖》)――那是一种远方的游子回到了家乡,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宿的深情啊!
  归宿田里。苏东坡66岁,在贬谪地琼州遇赦北归,来到常州时一病不起。他准备前往宜兴,因为回四川眉州老家?老家既无田产,也无亲人。到做过两任长官、百姓想他念他的杭州?杭州生活费用高,又无田产。到弟弟住地苏辙的颖昌?此时京都政局骤变,还是远离“北事”为好。最好的去处还是宜兴。一是有田产在宜兴;二是儿子苏迈、苏迨等在宜兴;三是好友单锡、蒋之奇、邵民瞻等在宜兴。
  这时的他,经历了哲宗新政再次获罪;经历了贬谪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一年中竟连贬五次;经历了贬至岭南惠州,62岁时再贬至琼州(今海南海口)。退隐宜兴,归宿田里,这可是他一生之寄啊!然而,归宿阳羡、隐居田里,竟成了他一生未竟之梦!这一年七月,苏东坡病逝常州。
  巨星陨落,四方震悼,山河同悲。“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呜呼!苏东坡!呜呼!阳羡之梦!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7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