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是“大”字的成语「大举进攻」

2024年01月26日成语大全96

成语“大举进攻”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大舉進攻
成语读音:dà jǔ jìn gōng
成语简拼:DJJG
成语注音:ㄉㄚˋ ㄐㄨˇ ㄐ一ㄣˋ ㄍㄨ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反义词:小打小闹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成语用法:大举进攻作谓语、宾语;指大规模行动。
成语造句:敌人大举进攻,红军奋起反抗
英文翻译:attack in force
俄文翻译:широкомасштáбный

成语“大举进攻”的扩展资料

1. 大举进攻的举是什么意思?
大举进攻的举,是指行动或动作。大举,即重大的行动或大规模的行动。摘自gyjslw.com
2. 马超为父报仇大举进攻失了潼关主要的责任在谁
马超
马超为父报仇大举进攻失了潼关主要的责任在马超。因为历史上是马超造反在先,马腾被杀在后,如果马超不造反他父亲就不会被杀。
当时马超和曹操是很大的敌人,在他,造反之后,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也多了很多的城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方,这些形式对他是非常不利的,当时,大家都说,西凉的人非常,善于打仗,善于在马上行走,所以他非常担心,而曹操这边确实很冷静。
当他到达潼关之后,与敌军对峙,听说观众的援兵也在源源不断的一直在进行,中原,他听了之后就非常的高兴,众人都非常奇怪,认为潼关非常的难攻,大家都觉得非常冒险为战争捻一把汗,而曹操却十分的高兴,他说,关东地域辽阔,如果在征讨,一定会用很长的时间,还不如一次性把它们都消灭了而且他们把部队都,调到了这里来,说明他们的后方一定是非常空虚的,正好我们可以前后夹起来消灭他们。
扩展资料:
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摘自gyjslw.com
3. 中国没有很强的导弹防御系统,一旦美国大举进攻中国,中国用什么方法拦截美国的导弹?-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报复性攻击就行了。而且,现代战争没有大规模一说,一旦局部战争失利,核武器就要上场了,就会演变为全面核战争。在核战争状态下,导弹栏不拦无所谓,当年美苏争霸时期,就有所谓”末日计划“就是把核武器漫无目的乱扔出去,到时候全球环境污染、形成核冬天,谁都别活了摘自gyjslw.com
4. 大举进攻的意思是什么
大举进攻释义: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来自百度汉语|大举进攻_百度汉语[拼音][dà jǔ jìn gōng][出处]民国通俗演义摘自gyjslw.com
5. 张昭作为东吴老臣为何在曹操大举进攻东吴时总想投降?
个人认为不是,张昭并没有通曹,他只是不想打仗而已。因为他知道,东吴归顺曹操以后,东吴上下除了孙一家之外,其他的人仍然是可以继续从事之前的官职,与之前无异。而他自己呢,自然也是如此,他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还可以保住自己的事业,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而已,对他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当时的东吴老臣里面,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有如此想法,有一大半的人都是这种想法,他们在乎的才不是东吴到底在谁的手里。在孙手里还是在曹操的手里,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朝廷的大臣而已,说实在一点,他们只不过是打工的,只要能够有工作就行了,至于谁是老板,无所谓。
而且他们不想打仗的原因也是因为不想失去性命,因为一旦东吴和曹操开火的话,那势必就会有伤亡,想想看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打败,最后如果不是关羽放他一马,估计就全军覆灭了。所以说,张昭他们也不希望东吴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因为如果东吴全军覆灭的话,那估计像张昭这样的老臣也是性命难保的。
其实没法去批判张昭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因为在危险面前,所有人想到的都是自保,这本来就无可厚非,当然了,个人觉得张昭在当时是不会通曹的。另外那些主战的武将们自然也是没有错的,他们誓死保卫东吴,这本来就值得赞颂。摘自gyjslw.com
6.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聚歼中共军队。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之后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先后重创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破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摘自gyjslw.com
7.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请摘自gyjslw.com
8. 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当时的GCD军队宣称: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只为尽可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蒋调整作战方略,该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当时选择的两个点就是延安和山东,延安方面,毛率众撤出,山东方面,给予蒋迎头痛击,著名的国军黄牌师,整编第74师,全军覆没摘自gyjslw.com
9. 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的事件是什么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的事件是八一三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从此,中国军民发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与藏驾车直冲军用的中国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保安士兵击毙,这一事件被称为“虹桥机场事件”。以此为借口,8月11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向上海市长提出如下要求——中国方面的事件责任者谢罪,并处刑。限制停战协定(地区内)内保安队员人数、装备、驻军地点;撤除该地区内所有防御工事;设立监视以上实行的日支兵团委员会、力行取缔排日抗日。摘自gyjslw.com
10. 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国如果不停战,而是像侵华日军那样大举进攻中国,那么怎么样?谢谢回答。
那么首先美国要将其它地方的驻扎军队与舰队都调过来,这样就放弃了欧洲等军事要地,在朝鲜战场美国已经将能调动的机动兵力都调过来了,而且要说服国会提高军费,对中国这么一个虽然落后但极为庞大的国家所要花费的金钱难以估计,并镇压因为越来越多的伤亡不断起来反抗示威的美国民众,那么欧洲盟友势必要与其离心离德,并调动部队返回欧洲,防备苏联,但元气大伤的西欧各国难以在没有美国的支援下抗衡实力不断强大的苏联,整个欧洲可能被赤化,那么美国要通过更大规模的造舰计划,全力防御西太平洋与大西洋可能杀来的苏联舰队,而直接进攻中国与进攻朝鲜不同,首先朝鲜战争是以保卫韩国政的名义,那中国呢,光复光头政?这个难以争取民心,而之前的日军已经给美国上了一课,美国需要继续征兵并准备好可能遭遇到的极大规模伤亡,而苏联一旦干涉就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更不要说苏联此时也掌握了核武器,如果投放在中国战场与美国本土的话,后果都是美国无法承受的。如果美国要维持政稳定以及保住之前好不容易在欧洲建立起来的势力的话,继续调兵投入远东这个已证明价值不大的泥潭的话,这么愚蠢的家伙也应该被后面的财阀推下台换人了,就好像麦克阿瑟面子上过不去喊着要进攻中国,但杜鲁门与之后的艾森豪威尔都很清楚这是现在形势下不可能完成的,因此看事不可为后签订了停战条约。摘自gyjslw.com
11. 姜维曾经9次大举进攻魏国,为何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蜀汉政,命中注定就只能偏霸一方,关上门奔小康可以,出门夺天下是不可以的,刘备夺了益州,丢了荆州,等于既进了保险箱,又进了死胡同。诸葛亮的隆中对说得很清楚,要天下有变,而且要益州和荆州同时出兵才行,而且,益州,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被崇山峻岭包围着,你人都出不去,怎么夺天下?摘自gyjslw.com
12. 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这个病句怎么改?
句式杂糅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加上“乙队”。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1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