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字的成语「兰桂齐芳」

2024年02月28日成语大全104

成语“兰桂齐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án guì qí fāng
成语简拼:LGQF
成语注音:ㄌㄢˊ ㄍㄨㄟˋ ㄑ一ˊ ㄈㄤ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兰桂腾芳、椿萱同茂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成语用法:兰桂齐芳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子孙显贵发达。
成语造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英文翻译:The fragrance of the orchid and cassia ascends.

成语“兰桂齐芳”的扩展资料

1. 红楼梦中最后一回中提到“兰桂齐芳”所指之人?
1、这是指贾兰后来科考的中举。出自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2、贾兰,《红楼梦》中贾珠与李纨之子。在寡母的教导下,从小诵读四书五经。根据高鹗整理的续本:贾兰成年后考中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从其母李纨的曲〈晚韶华〉中能侧面猜出来: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李纨是在贾兰“爵禄高登”的时候去世的,也只有她的儿子能使她“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兰桂齐芳”的“兰桂”指?
“兰桂齐芳”的“兰桂”本意是指:芝兰和丹桂,在成语中代指子孙一辈。
1、“兰”就是兰草,古人常以它与芷草并称为芷兰,比喻才质之美。
2、“桂”就是桂花。后人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而桂花也兼备了类似的象征意义。
一、兰桂的解释: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文选·刘琨<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意思是:充满的是什么,兰桂移动种满了这里。
2、唐代:吕向:“兰桂,喻君子也。”意思是:兰桂像君子一样。
二、出自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扩展资料
一、用桂花和兰草合成吉祥图画,特指对家中子弟个个成才的祝愿,图称《兰桂齐芳》。此外,民间亦有以却诜之言为本的《蟾宫折桂》图,画小儿嬉戏桂树之下,预祝子弟绵绣前程。
二、“兰桂齐芳”的近义词有:
1、兰桂腾芳:
兰桂:芝兰和丹桂,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名。比喻子孙显贵发达。
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意思是父母都健在,称之为椿萱并茂,子孙们都发达,称之为兰桂腾芳。
2、椿萱同茂: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出自于《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意思是古时有大椿树,八千年是为它的一个春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兰桂齐芳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怎样看待红楼梦兰桂齐芳,家业复兴的结局
可卿死的时候熙凤梦见她,可卿规劝她现在贾府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显然王熙凤没将可卿的警告放在心上,我觉得贾府最后盛极转衰是必然的结局,不可能衰败后又起复,这样的结局没有什么意义。又不是什么升级流主角文,主角少年富贵,家道中落,然后发愤图强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复兴家业。皇上下决心整治贾府,即使在他的手下留情,北静王的求情下留了一线生机,贾家要恢复昔日的家族荣光,那肯定要一代两代人的努力才行,不可能就俩少爷入科举中了个什么名次就,我觉得吧即使兰桂齐芳,家业复兴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少人认为兰桂齐芳是指的李纨的儿子贾兰和宝玉宝钗的儿子贾桂(宝玉一辈名字从玉,贾兰这一辈名字应该都是草字头,如果宝玉和宝钗真有儿子,怎么也不会取名桂)总而言之,兰桂齐芳,家业复兴的结局是高鹗写的,符不符合曹雪芹原意就很难说了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求上联
下联: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红楼梦里兰桂齐芳是指谁
兰-----贾兰,贾宝玉亲哥哥贾珠(已殁)与李纨之子。桂----贾宝玉和薛宝钗之子,好像就是兰桂齐芳时提到,前文以及后文都没出现(未出生)。很明显,兰桂齐芳违背红楼梦一书主旨。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称人子孙为桂兰还是兰桂
兰和桂都是有异香的植物,用来比喻美才盛德或者君子贤人,所以有“兰桂齐芳’的说法,形容儿孙同时显贵发达,又比喻子孙后代一起取得荣华富贵。清·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篇末就曾有“兰桂齐芳”的说法,指贾家的贾兰、贾桂考取功名,能够为家族带来复兴。(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兰桂齐芳”的“兰桂”指?
“兰桂齐芳”的“兰桂”本意是指:芝兰和丹桂,在成语中代指子孙一辈。
1、“兰”就是兰草,古人常以它与芷草并称为芷兰,比喻才质之美。
2、“桂”就是桂花。后人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而桂花也兼备了类似的象征意义。
一、兰桂的解释: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文选·刘琨<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意思是:充满的是什么,兰桂移动种满了这里。
2、唐代:吕向:“兰桂,喻君子也。”意思是:兰桂像君子一样。
二、出自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扩展资料
一、用桂花和兰草合成吉祥图画,特指对家中子弟个个成才的祝愿,图称《兰桂齐芳》。此外,民间亦有以却诜之言为本的《蟾宫折桂》图,画小儿嬉戏桂树之下,预祝子弟绵绣前程。
二、“兰桂齐芳”的近义词有:
1、兰桂腾芳:
兰桂:芝兰和丹桂,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名。比喻子孙显贵发达。
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意思是父母都健在,称之为椿萱并茂,子孙们都发达,称之为兰桂腾芳。
2、椿萱同茂: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出自于《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意思是古时有大椿树,八千年是为它的一个春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兰桂齐芳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兰桂齐芳”的“兰桂”指
子孙
兰桂齐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lán guì qí fāng,用作宾语,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又比喻子孙后代一起取得荣华富贵。语出《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祝寿》。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兰桂齐芳”的“兰桂”指
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兰桂齐芳兰桂指的意思是什么
鉴于作者曹雪芹的特殊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将个人及家族的悲惨遭遇落笔成稿以抒发个人的悲愤、并期望看到的人能从字里行间了解到他自己的坎坷经历、当时的朝廷篡改“清史”及“记年”的真实史实,而写的一篇著作,为了躲避“文字狱”,他写成稿后又打乱了所有回目的次序,为了让有心人真正读懂“红楼梦”,有些地方他有意“写错”(其实事实上也不是错,“错误”的地方实际上又隐晦地暗示了实际上的真实情况或是真实的年代、时间表),这样一来,有心人就会提出疑问、细细思索,最终从他全文的字里行间琢磨出作者的真实经历、这本书作者写它的真正目的,绝不仅仅是一本什么“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小说,而是真实反映当时的部分史实。加上作者“一笔绝不写一家事”,而是两家事、三家事等等的著书风格,所以就有了前后不连贯、有些人物的年龄对不上号的现象,不信地话,你仔细看看前几回,你会发现连女一号“林黛玉”的年龄都是个迷,前后对不上号。
至于贾宝玉究竟有没有孩子这一点,可以从作者的自身情形以及文中隐晦的写法可以看出,他是有孩子的,但后来孩子又早早夭折了,所以有子等于无子,所以没有明写他的婚后是否有子嗣,所以书中的他——贾宝玉也只有一个干儿子。 贾宝玉对薛宝钗没有特别深的感情,他的新娘应该是黛玉,宝钗是旧封建势力 的代表,她的观念对贾宝玉无疑是一中束缚 我觉得电视剧的后四十回拍的比高鄂的写的好,比较符合曹雪芹的思想. 因为宝玉对宝钗只是姐弟感情,而且他后来疯了. 宝玉和宝钗是否真的在一起生活过都是疑问,怎么会有孩子呢?宝玉并不是要和宝钗结婚的,他是在贾府上下骗着结婚的,他以为他的新娘是黛玉,怎么会想到是他的宝姐姐呢?他是不会和薛宝钗生活在一起的。
宝钗是有了身孕以后宝玉才出家的~ 宝玉和宝钗是有孩子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里面有个“兰桂齐芳”
兰是贾兰,是宝玉哥哥的孩子,和宝玉一起中进士的,而贾桂是后来宝玉出嫁后钗剩的孩子
文中喻贾家将由兰桂二人重振门庭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兰桂齐芳是什么意思
兰花和桂花一齐开放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