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成语「花甲之年」
成语“花甲之年”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HJZN
成语注音:ㄏㄨㄚ ㄐ一ㄚˇ ㄓ ㄋ一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读音纠正:花,不能读作“huà”。
成语出处: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成语用法:花甲之年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再过两个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几个学生正在商量怎样为他祝寿。王教授却抓紧工作,争取在六十寿辰前把稿完成,作为永久的纪念。
英文翻译:a cycle of sixty years <sixty years of age>
成语谜语:60岁
成语“花甲之年”的扩展资料
1. 60岁花甲之年赞美诗句《七律·花甲之年》作者:隋鹏南卸岗归来鬓发残,芒鞋竹杖步悠然。登山最喜险峰跃,临水尤思巨浪掀。雨落三秋枯草木,风吹四海卷云烟。邀朋网上磋诗句,月挂技头又夜阑。
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耳顺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多少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 40)知命之年( 50)耳顺之年( 60)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 70)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
六十岁称为一个花甲,花甲之年就是六十多岁
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这是【国学常识】的「年龄代称」
1、弱冠之年:大约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会行加冠之礼。出自《礼记˙曲礼上》、《颖达˙正义》
剩下大都出自於《论语˙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第二》)
2、而立之年:壮年30岁,以古代男子娶妻成室来而。
3、不惑之年:40岁,因为志气坚定,可以出仕,所以没有疑惑。
4、天命之年:50岁,因为年过半百,应当知道自己的天命。另外易经中50的数字代表大衍
5、花甲之年:60岁,因为天干地支排序
一甲子为60年。
6、古稀之年:70岁,俗话说「人生70古来稀」,因为古代医学不发达,所以能活到70岁的人相当稀少。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形容年龄如花甲之年的说法还有几种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摘自www.gyjslw.com
6. 下面词语分别表示多大岁数? 弱冠之年,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年过半百,花甲之年,年逾古稀,耄耋之年,
对应岁数如下:
弱冠之年:20岁(男子)
不惑之年:40岁
而立之年:30岁
年过半百:50岁以上(过是超过,半百为50岁)
花甲之年:60岁
年逾古稀:70岁以上(逾是超过,古稀是70岁)
耄耋之年:80至90岁
岁至期頣:100岁
拓展资料
岁数的别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