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师儒”「老师宿儒」

2023年05月07日成语大全101

成语“老师宿儒”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老師宿儒
成语读音:lǎo shī xiǔ rú
成语简拼:LSXR
成语注音:ㄌㄠˇ ㄕ ㄒ一ㄡˇ ㄖㄨ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老手宿儒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成语用法:老师宿儒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鲁迅《谈“激烈”》:“即要研究,也必先由老师宿儒,先下一番改定工夫。”

成语“老师宿儒”的扩展资料

1. 表示尊敬老师的成语
表示尊敬老师的成语:
1、尊师重道
【拼音】: zūn shī zhòng dào
【解释】: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举例造句】: 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
【拼音代码】: zszd
【近义词】: 尊师重教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尊敬师长
【英文】: respect teachers and revere established ways
2、 尊师重教
【拼音】: zūn shī zhòng jiào
【解释】:尊敬师长,重视教育。
【举例造句】:我们的社会应该有尊师重教的风气。
【近义词】: 尊师重道
3、毕恭毕敬
【拼音】: bì gōng bì jìng
【解释】: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举例造句】: [韩老六]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拼音代码】: bgbj
【近义词】: 必恭必敬
【反义词】: 出言不逊
【歇后语】: 王八敬礼
【灯谜】: 最恭敬的人
【用法】: 作状语、定语;形容人的态度
【英文】: cap in hand
【故事】: 西周周幽王十分昏庸暴虐,十分宠爱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想尽千方百计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褒姒一笑,对外得罪各路诸侯,废除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尽管如此,宜臼写《小弁》诗抒发对父母必恭必敬的心情
4、恭恭敬敬
【拼音】: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解释】: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举例造句】: 他们是准备投降的,所以恭恭敬敬地执行了日本人和汪精卫的命令,先把最坚决的抗日分子杀死。
【拼音代码】: ggjj
【近义词】: 毕恭毕敬
【反义词】: 不可一世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5、肃然起敬
【拼音】: sù rán qǐ jìng
【解释】: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举例造句】: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拼音代码】: srqj
【近义词】: 奉若神明、肃然生敬
【反义词】: 漠然置之、恨之入骨
【灯谜】: 鲁子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尊敬的心情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老师”最初是指什么样子的人?
这是,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 “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3. 表示老师的成语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宫墙重仞】宫:宫殿,古时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墙高达数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遭:遇到。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老师糜饷】老师:使军队长期劳困力量衰减;糜:糜废。劳累军队,浪费军饷。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学无师承】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传授或未经名师传授。多作自谦之辞。
【一瓣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瓣之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
【严师畏友】严:严格。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严师益友】严:严格;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一炷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谘师访友】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请。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4. 有关尊重老师的成语故事
成语:程门立雪 焚香礼拜 负驽前驱 尊师重道 师道尊严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好为人师 教无常师 开山祖师 抗颜为师 老师宿儒 良师诤友 师心自是 师心自用 师严道尊 为人师表 先圣先师 学无常师 宗师案临 尊师贵道 至圣先师故事:1、程门立雪(或立雪求道):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2、白首北面:成语释义: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成语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求,谢谢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宿儒的意思
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宿,年老的,久经其事的。儒:学士。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6. 关于老师的四字词。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良师益友 能给人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良师诤友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万世师表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师严道尊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为人师表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尊师重道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7. 老师和导师的区别
导员负责传达学校的精神和指示的人,他更注重学生的生活方面,学习管的不是很多。跟高中的班主任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没有业知识。 导师主要抓学习,在你的学习方面给予指导,比如修改你的论文,回答业问题。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师。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8. 形容老师什么词形容
形容老师的成语:百世之师 减师半德 良师益友 良师诤友 冰寒于水 教无常师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三人行,必有我师 无师自通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老师宿儒 桃李之教 误人子弟 学无常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过于蓝 一字师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9. 赞美老师学识渊博的 成语
饱学之士、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一、饱学之士 [ bǎo xué zhī shì ]
【解释】: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自】:张天冀《新生》: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饱学之士,一笔字也写得挺好。
二、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自】:春秋.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翻译】: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
三、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四、博学多才 [ bó xué ō cái ]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
五、见多识广 [ jiàn ō shí guǎng ]
【解释】: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10. 形容恩师的成语
良师益友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开山始祖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 良师诤友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桃李门墙 指生徒众多的师门。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为人师表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11. 宿儒啥意思?
宿儒是指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
【释义】宿,年老的,久经其事的。儒:学士。
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例句】
1、陆德明、鲁世达、刘焯、刘炫这几个老师宿儒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事,所以不太了解内幕。
2、李老先生是位宿儒,大家都很敬仰他。
扩展资料:
反义词:
白丁
【拼音】bái dīng
【释义】
1、指没有功名的人;平民。
2、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亦指文盲。
【例句】
1、在下一介白丁,久居西洋之地,狂妄无知惯了,劳大人亲自出迎已是愧不敢当,怎敢再和大人称兄道弟。
2、且让我这个胸无点墨、不识字的白丁来教你怎么升火吧。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12. 老师宿儒什么意思
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宿,年老的,久经其事的。儒:学士。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57347.html